2008年12月24日
星期
一方面受全球变暖的威胁面临衰亡,另一方面滑雪场却成了环保杀手——

滑雪运动陷入环保危机的怪圈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4    [打印] [关闭]
    几场寒流过后,2008年深冬的北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雪花。对于中国北方很多地区来说,“银装素裹”的冬天已经越来越少,对此最为焦虑的是一些滑雪场的经营者和滑雪爱好者,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滑雪运动的存亡已经受到严峻考验。

    人工造雪已大规模取代自然降雪

    几天前,吉林省长春市莲花山滑雪场举办了“CCTV冰雪系列”世界杯滑雪空中技巧比赛。记者采访时得知,为了维持雪场内有足够的积雪,几台大功率造雪机24小时不间断地向空中喷射雪花。其实,在比赛的第一天,天公作美,还下了一场中雪。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介绍,由于自然降雪量越来越少,在滑雪季节根本无法满足滑雪场的耗雪需求。另外,随着环境的改变,现在自然降雪的质量也出现变化,以往形状规则的雪花变成了不规则的雪粒,达不到滑雪场的用雪标准,这都给滑雪场的用雪制造了困难。

    赵英刚说,现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天的气温还是符合滑雪场要求的,但自然降雪量却逐年稀缺。著名的亚布力、北大湖等滑雪场,早些年主要依靠自然雪源,但现在却基本要靠人工造雪来满足。

    与东北地区相比,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位于北京市周边的华北地区滑雪场,已经明显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缩短的雪季已经威胁到滑雪场的经营甚至生存。

    据北京某滑雪场负责人介绍,北京入冬的时间越来越晚,开春的时间却在提前。由于滑雪爱好者多以气温高低或是否降雪作为滑雪季开始的标准,暖冬的迹象越明显,滑雪场的经营就会越困难。据这名负责人介绍,现在,北京周边的滑雪场每年12月以后才能迎来客流高峰,第二年农历春节过后,客流即开始大幅减少。对于投资在数千万元以上的滑雪场来说,每年仅两三个月的旺季远远满足不了运营需求。长此以往,一些滑雪场可能只有选择关门大吉。

    气候变暖开始威胁滑雪运动

    对气候变暖感到担忧的不仅是滑雪场,在中国第一位滑雪冬奥会冠军韩晓鹏看来,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滑雪运动走向衰亡,而这绝对不是滑雪爱好者愿意看到的。

    本月初在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一些世界著名滑雪运动员联名签署发表了一份倡议书,表达了他们的忧虑:“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到亚洲的喜马拉雅山,从美国的洛基山脉到美洲中部的安第斯山脉,全球性变暖意味着温暖的冬天和少量的降雪。作为滑雪爱好者,我们意识到我们挚爱的滑雪运动正面临威胁。”

    这些著名滑雪运动员希望各国政府加强环保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力争缓解全球进一步升温。

    这可能是由世界体育界人士发起的旨在促使人类重视环保的最强呼唤。韩晓鹏表示,滑雪爱好者可能是对自然环境变化最敏感的一群人,再没有哪项运动能像滑雪这样面临全球变暧的威胁。因此,滑雪运动员对环保问题也最为关注。韩晓鹏说,自己在国内外参加各项比赛时,总是密切关注各个滑雪场在环保措施上是否有独到之处。国外有些滑雪场在雪道两边种植大片树林,让韩晓鹏印象极为深刻。而国内的传统做法却是砍伐掉树木,让雪道周边有较多的开阔地。

    滑雪场成了“环保杀手”

    滑雪运动一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一方面又因滑雪场的高能耗、高污染而饱受诟病。

    随着人工造雪的大范围使用,滑雪场也就成了用水、用电大户。据统计,北京一座大型滑雪场每年使用地下水5万到10万立方米。据此计算,北京周边十几家滑雪场的年用水量相当于4万到5万人口的生活用水量。一台造雪机每小时耗电约30度,一家滑雪场少则拥有三四台、多则有四五十台造雪机。现在,滑雪场几乎在整个滑雪季都要依赖人工造雪。因此,用电量十分惊人。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滑雪场几乎成了“环保杀手”的代名词。

    不过,在赵英刚看来,科技的发展将促使人工造雪技术更趋环保,社会的进步也将使得滑雪场在建设和运营上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最关键的是,滑雪运动追求的正是“适应环境、回归自然”的理想,“不能因为滑雪场的运营还有待完善,就给滑雪运动定性,给它贴上破坏环保的标签”。

    实际上,滑雪运动是全球自然环境恶化的受害者而非制造者,在滑雪场主要依赖自然降雪时,并不存在过度消耗水、电等破坏环保的问题。相信所有滑雪爱好者也盼望看到,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减缓,全球气候能够逐步恢复正常,滑雪运动也将重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