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

破解会议的催眠效应

陈杰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4    [打印] [关闭]
    12月22日,湖南衡阳市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与会者居然酣睡一片。湖南媒体发布的图片显示,这些会中瞌睡虫技艺高超,有人捧起文件作掩护,有人手托下巴在“思考”,当然也有人在肆无忌惮地仰头大睡……

    我发现,在这则新闻后面,网友们的留言立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网友说:“没什么奇怪的,在那种环境下,如果镜头里出现一个人认认真真地在做笔记,那才让人惊诧。”还有网友干脆直言:“中国的会太多了,而且多半是无用的会,不抓紧这个时候睡,更待何时!”

    我虽然反对公仆们在工作时间内会见周公,但会场变梦乡,主要的责任不在与会者,而在会议的主办者和报告人。正是冗长沉闷或空洞无物的会议,对与会者产生了催眠效应。讲话人长时间的空话套话,与会者除了听了无新意的报告外不需做任何事,难免打瞌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防范和破解会议的催眠效应。

    首先,就是要让会议内容变得实在,抛弃空话套话。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主题为例,其实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围绕它设计一场富有实际意义的好会议活动。衡阳作为湖南内陆地区和广东发达地区的连接区与缓冲带,其实也在过去30年当中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别的不说,光拿曾经臭名昭著的“衡阳火车站”由乱到治的历程来考察,就足以发现当地很多有关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会议的方式非改革不可。笔者这些年来经常出席一些国际会议,深感这些会议的效率。比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议主讲人的演讲时间不被允许超过15分钟,演讲者通常被要求站着发言,演讲人和听众多数被安排了互动提问和讨论时间,等等。这些安排,其实也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因为人的精神保持集中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而站着说话,也会促使演讲者放弃空话套话,追求实在和精彩。

    其实,这样的办法,很多官员并非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规律和道理,多年来却不能被中国官场接受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官僚主义作怪,演讲者的很多话,其实也不是说给听众听的,而是说给不在场的上级听的,他用废话、套话、空话向上司表明忠诚态度的同时,也让会场的听众毫不耐烦。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