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
百姓说话

我们为什么要租用外国直升飞机

岳建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4    [打印] [关闭]
    据12月22日新华网报道,2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看望同学们。当有同学问到中国直升机的发展情况时,温家宝说,汶川地震后,通往震中的道路全坏了,对于受伤群众,唯一的办法是用直升飞机把他们运出去,而且越快越好。谈到处理堰塞湖时他说,我们不得不向外国租用米-26直升机,这很刺痛我的心,希望同学们制造出自己的直升飞机,不管什么型号的。

    为什么没有救灾用的直升机?是我国不需要吗?肯定不是。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从历史上看,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至于洪水、台风、雪灾等,更是频繁发生。这些灾害都伴随着对各种交通设施的破坏,我们非常需要各种直升飞机。

    是我们没有制造直升飞机的技术吗?也不是。这种飞机和先进的战斗机相比,技术难度要小得多,何况我国早就能自主制造直升机了,即便某些适合在特殊气候、地理条件下使用的机型,其技术难度也不能和我国的航天技术相比吧!

    那么,是国力不足、缺乏资金吗?更不是,不说咱们每年的税收增长率了,也不说每年公款吃喝、旅游、购车花掉多少钱,只举一个小例子——目前省会级城市的某些政府部门的行政大楼,其造价动辄就是上亿甚至几亿元,全国每年政府部门建造大楼时如能节约一半钱,那能制造出多少直升飞机?

    原因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制造救灾直升飞机与GDP增长关系不大。在科学发展观还没有成为我们的共识前,政府或官员的决策大都瞄着那些能立杆见影做大产业、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产业,如城市扩张、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等等。救灾直升飞机呢?投入资金制造出来后或许几年都用不上一次,用一次要花钱,不用时保养也花钱,无法促使GDP的增长。

    其次是一个“眼球”问题。救灾直升飞机造出来了,也不是什么重大发明,不会引发“嫦娥奔月”那样的重大效应,也不能像城市“地标性建筑”那样夺人眼球。在这方面,救灾直升机的缺少与各城市不重视地下排水系统,是同一种思维的产物,它与官员的利益链接起来,没有让公众的需要和意愿真正成为决策的前提。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