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郑州铁路局郑州北站设计人才培养流程图

职业生涯导航青年快速成长

本报记者 韩俊杰 通讯员 潘蔚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5    [打印] [关闭]
    2007年2月,郑州铁路局郑州北站面向全站公开选拔团委书记,当时24岁的大学毕业生刘冰从25名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而他的前任、28岁的刘颖风则被安排到上行运转车间担任党总支书记,成为该站最年轻的车间党总支书记。

    刘颖风和刘冰的快速成长经历,只是郑州北站青年人才成长的一个缩影。2005年以来,该站大力实施以“职业生涯导航”为主的人才发展战略,让青年“不断纠偏,总走捷径”,一大批像刘颖风和刘冰一样的青年快速成长、成才,带动企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

    亚洲最大编组站面临新难题

    郑州北站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是全国铁路货运的心脏,也是全亚洲最大的编组站。每天,全国铁路网中九分之一的货车要在这里进行集合、解体和重新编组,日均作业量世界第一。

    2005年,全国铁路系统大改革,取消分局体制,改为路局直管站段。2005年6月,郑州铁路局生产力布局调整,周边的9个中间站划归郑州北站,郑州北站突破单一性质的列车编组功能,成为一个复合型特等货运大站,服务功能也从服务路网转变为服务路网、服务地方经济。机构整合、人员融合、制度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在面对巨大压力的同时,郑州北站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06年,郑州北站出台《三年发展规划》,部、局投资1.5亿元对郑州北站进行建站以来最大规模的设备改造、技术升级和环境整治,要把该站打造成全国铁路和河南省的名片。

    “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当然是人。”郑州北站党委书记宋强太说,“只有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才能激活和整合一切发展因素,排除万难,带动企业整体高速前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州北站青年人才培养的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职业导航”代替“自然成长”

    王利国和卫宁是2005年同期进入北站工作的大学生,一个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一个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但是同以前进入单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成长不再是以前的单靠个人努力的“自然成长”,而是由单位提供全程、专业、系统的规划和导航。

    进站之后,他们首先被安排在编组站、中间站的16个岗位见习,熟悉编组站作业流程和中间站各专业技术岗位;一年见习期满后,他们又被安排在编组站和中间站至少3个主要行车岗位锻炼,每个岗位的独立上岗时间不少于3个月。

    现场锻炼期满后,车站召开大学毕业生评价鉴定会。包括他们两个在内的10名2005届大学毕业生,被车站根据个人专业、专长,结合评鉴意见划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两类人才,由干部科、站团委牵头进行分类导航设计。

    王利国被划分为“技术型”人才,对他这类人才,车站交课题、给项目、压担子,创造条件,提高他们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卫宁被划分为“管理型”人才,车站安排这类人才在机关、车间管理部门挂职锻炼,让其丰富阅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王利国和卫宁的培养过程,就是郑州北站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系统工程。为此,站里出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联席会议制度,并健全完善了《大学生培养管理办法》。一方面,他们将大学生的培养职责和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车站党政正职为大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党委统一抓、机关主导抓、车间配合抓、导师具体抓”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他们提出“不断纠偏,总走捷径”的目标,对大学生培养进行定期跟踪、评估,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激发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设计的能动性。

    新培养模式的效果很快显现:3年里,卫宁正式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一名中间站副站长;而王利国在上行车间参与设计的《缩短行包列车编组作业时间》的课题项目,获铁道部优秀QC成果奖,在技术岗位上挑起了大梁。在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导航的引领下,同他们一样顺利走上管理岗位和在技术岗位的大学生,目前已达52人。

    从大学生覆盖到全部青年

    参照大学生培养的成功模式,今年,该站又对全站所有35岁以下青工开展“职业生涯导航”。他们分别建立车间、车站两级青工人才库,为每一位优秀青年建立人才档案,设计培养流程图,逐人制定职业生涯导航规划。

    青年工人程远,是车站学历相对较低的工人成才的一个典型。今年32岁的程远1996年进入企业,中专毕业的他逐渐进修到本科学历。2005年他因工作优秀被列入青工人才库,并被提拔担任货运安全员。程远在工作中善于动脑筋,当他发现郑州煤矿机械厂外运俄罗斯的液压支架逐步改为公路运输后,改变货车装载方案,为厂家节省了运费,拉回了险些流失的货源,创收200余万元。

    为了打破工人和技术干部的界限,2008年10月,北站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在工人中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在这次竞聘中,程远和其他9名来自生产一线的优秀青工脱颖而出,成功晋升为车站技术干部。

    “在北站,从一线的调车员、现车员,到机关办公室里的管理干部,每个青年都有适合自己的明确的发展目标。”该站青年徐子扬说,“具有同样发展目标的同事,大家谁也不甘落后,每天都在比赛,看谁更优秀。”

    从“加凳子”到“争凳子”

    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具体的培养办法,如何给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岗位?

    2000年毕业的大学生李剑咏,有了现场和机关工作经历后,2007年被安排到担负着全站60%解体作业量的下行车间挂职“主任助理”,人称“加凳子”。因工作出色,2008年李剑咏被任命为该车间的副主任,由虚职换成了实职,人称“换凳子”。

    在“加凳子”提拔锻炼大学毕业生的同时,郑州北站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干部,建立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加大了在岗大学生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形成“争凳子”的浓厚氛围。

    2006年,当时一名任车间主任的大学生干部,因管理失职造成车间各项工作被动,加之他本人工作作风浮躁,职工意见很大。车站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处理,将他从车间主任的岗位拿下,到科室任干事。2007年,又有两名工作不在状态的大学生干部被降职处理,重新起用了一名离开主要岗位后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干部,给个别有浮躁心态的大学生干部敲响了警钟。

    一大批青年成长成才,带动着郑州北站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3年来,14项较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升级改造,91项生产、生活设施更新,将郑州北站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到全路第一的位置。车站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