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关注灾区重建和受灾群众生活

板房腊肉香

本报记者 闵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5    [打印] [关闭]
    安置点一间一间的板房门前,纷纷支起了架子,有的挂着一串串又粗又长的香肠,有的挂着一块块又黑又亮的腊肉。记者走近些,还能闻到腊肉的香味。

    这是记者今天下午在地震灾区都江堰市见到的一幕,这个安置点名叫“华炜新居”,是都江堰众多安置点当中的普通一个,现有533户受灾群众在此居住,总人数 1708人。

    “把腊肉、香肠挂起来让风吹,这是四川的风俗,过年的时候吃起来香。”在华炜新居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徐杰,一边给记者带路,一边解释说,“今天天阴。前些日子出了太阳,如果那时候你来看,大家挂出来的腊肉、香肠更多。”

    华炜新居的格局就像棋盘,横平竖直,道路与道路之间,摆放了一排排板房,穿插着22间大型公共用房——包含了厨房、厕所、浴室。

    平等在这里体现明显,男浴室有11间、55个淋浴头,女浴室同样;男厕所有11间,女厕所也同样多。厨房则为每户提供了一个灶台。

    走到一排板房前面,正看见刚下中班的护士王蓉在擦自家的地板。她家自费在板房的水泥地面上铺了瓷砖,既防潮,又美观。

    她和丈夫、儿子住的这间板房里,摆了两张床,一个衣柜,一台彩电。“地震之后我家成了危房,搬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些。”王蓉说。

    她家连两张床的床单,都是政府发的。

    华炜新居的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蔷告诉记者,受灾群众7月底入住这个安置点,他们的生活用品很缺乏,政府陆续提供了毛巾被、牙膏、牙刷、沐浴露、床单等。11月份,政府又供应了棉被、衣物等过冬物资。

    都江堰市临近山区,眼下已是寒风逼人。王蓉买了一台电暖气放在家里,提高室内温度,“睡觉之前就关掉,一来也暖和了,二来保证用电安全。”

    王蓉发现自己的儿子来到安置点很高兴,因为这里场地开阔,还有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记者来到汪忠直老人一家的板房,他家五口人,分成两间住。“这里的板房保温,我晚上盖一床被子就够了,连毛毯都不用。”他端上一盘炒花生请记者吃,然后指着屋子说,“政府发了很多用品,棉被、衣服、蚊帐、洗衣粉、菜油、盐巴,生活才渐渐像个样子。”

    他感慨:“这次大地震,死了这么多人,如果不是政府主持局面,老百姓不知道有多惨。”

    本报成都12月2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