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房腊肉香
这是记者今天下午在地震灾区都江堰市见到的一幕,这个安置点名叫“华炜新居”,是都江堰众多安置点当中的普通一个,现有533户受灾群众在此居住,总人数 1708人。
“把腊肉、香肠挂起来让风吹,这是四川的风俗,过年的时候吃起来香。”在华炜新居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徐杰,一边给记者带路,一边解释说,“今天天阴。前些日子出了太阳,如果那时候你来看,大家挂出来的腊肉、香肠更多。”
华炜新居的格局就像棋盘,横平竖直,道路与道路之间,摆放了一排排板房,穿插着22间大型公共用房——包含了厨房、厕所、浴室。
平等在这里体现明显,男浴室有11间、55个淋浴头,女浴室同样;男厕所有11间,女厕所也同样多。厨房则为每户提供了一个灶台。
走到一排板房前面,正看见刚下中班的护士王蓉在擦自家的地板。她家自费在板房的水泥地面上铺了瓷砖,既防潮,又美观。
她和丈夫、儿子住的这间板房里,摆了两张床,一个衣柜,一台彩电。“地震之后我家成了危房,搬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些。”王蓉说。
她家连两张床的床单,都是政府发的。
华炜新居的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蔷告诉记者,受灾群众7月底入住这个安置点,他们的生活用品很缺乏,政府陆续提供了毛巾被、牙膏、牙刷、沐浴露、床单等。11月份,政府又供应了棉被、衣物等过冬物资。
都江堰市临近山区,眼下已是寒风逼人。王蓉买了一台电暖气放在家里,提高室内温度,“睡觉之前就关掉,一来也暖和了,二来保证用电安全。”
王蓉发现自己的儿子来到安置点很高兴,因为这里场地开阔,还有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孩子们聚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记者来到汪忠直老人一家的板房,他家五口人,分成两间住。“这里的板房保温,我晚上盖一床被子就够了,连毛毯都不用。”他端上一盘炒花生请记者吃,然后指着屋子说,“政府发了很多用品,棉被、衣服、蚊帐、洗衣粉、菜油、盐巴,生活才渐渐像个样子。”
他感慨:“这次大地震,死了这么多人,如果不是政府主持局面,老百姓不知道有多惨。”
本报成都1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