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5    [打印] [关闭]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崔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23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务院积极采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报告。

    张平表示,“十一五”后两年,为有效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紧研究明后两年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措施。

    张平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表现在: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农民工提前返乡增多;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张平在向大会作国务院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报告时也指出,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三农”、节能减排、金融领域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会进一步显现。这对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构成了新的严峻考验。

    “扩大内需,最关键的是要继续增强消费这一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张平表示,下一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支撑。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定消费预期,提高即期消费水平。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特别是要稳定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促进房地产和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社会呼声较高的资源要素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张平回应道,要以此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要素价格未理顺、财税体制不完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的重要原因。”张平说,必须加快理顺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促进企业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生产方式。同时,通过理顺要素价格、调整盈利预期,扭转资源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于集中的态势。

    下一步的改革重点还包括,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形成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从源头上遏制一些地方盲目大上工业项目特别是重化工项目的势头。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把解决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

    张平表示,“当前要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张平说,要加强引导,明确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就业,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结合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鼓励企业更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毕业生;进一步扩展高校毕业生职业见习制度实施范围,高等院校的科研专项吸收毕业生参与研究,延长其学习与科研相结合的时间,减轻当前就业压力;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完善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稳定物价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今天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7年5月以来加强价格调控、应对价格过快上涨工作情况时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稳定物价工作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急需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与环保收费改革。”张茅说,“但经济下滑对企业效益、居民就业和收入影响较大,企业和群众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也相应下降,对理顺价格造成一定制约。”

    为进一步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张茅指出,要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防止经济和价格过快下滑。扩大消费,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基本养老金、基本失业保险金、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标准。加快推进城镇、农村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完善国有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