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采访札记

“那时候我这个教务长权力特别大!”

本报记者 黄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25    [打印] [关闭]
    王义遒教授今年76岁了。这位上世纪80年代的北大教务长、90年代的北大常务副校长,淡出公众视线已经很久了。如果不是他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被一位北大85级校友看到并极力推荐,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位老教育家。

    他住在海淀区蓝旗营小区里,房子不大,客厅的书柜里是几排满满的书。印象中,退休老人的家一般都是整洁而空旷的,这儿倒像一个忙碌的上班族的家。

    这个谦称“傻子”、“闲人”的老人,也确实很忙碌。在那间著名的“抱拙居”里,他看大量的书,每年写10万字以上的文章,还要出席很多会议、讲座。他很健谈,爱笑,有时候说出一句话,自己就先咯咯地笑起来。他一点不讳言自己的成就感,“那时候,我这个教务长权力特别大!”说到这些,他从沙发上直起腰来,满脸得意。

    上世纪80年代,时任教务长的王义遒领导了北大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他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感受到变化和危机的一批人。如何看待高校和市场的关系,在今天依旧是一个难题,王义遒在20多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着手应对。当年他提出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十六字方针”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晶,至今仍然是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

    1985年,王义遒将只有14岁的田晓菲特招进北大。和今年被清华降分录取14岁的蒋方舟一样,田也是一位小诗人。所不同的是,蒋方舟事件引起了广泛争议,当年北大的特招,舆论却平静得多。后来田晓菲35岁就当上了哈佛大学的教授,如今已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避免了“泯然众人”的命运。王义遒的选人和识人,是否可以对今天高校的自主招生有一些启示?

    他的遗憾同样不该被忘记。90年代,北大一些老教授都已进入古稀之年。王义遒很想把他们的影像资料记录下来供后人学习。但因为没钱,这个想法一直没法实现。这件事至今还让他耿耿于怀。现在的高校,每年都有固定的财政拨款,校长却依旧没有太多自主权。王义遒的遗憾,是否还会在大学校园里上演?

    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许是因为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也许是知道的人太少,我们闻所未闻。可当两个多小时的访谈结束时,我们意识到,一些被互联网世界遗忘了的人和事,也许本不该被遗忘。我们必须在他们被时间洪流淹没之前,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