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星期

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

于依淼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30    [打印] [关闭]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书中的35封家书,包含了母子亲情、家国天下、代沟和中西文化差异。

    安德烈14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中国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几年后,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四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龙应台感到,在她和儿子之间已经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的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和交流。

    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他们在阻隔、误解、试探和艰难解读中,渐渐接近对方的世界。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龙应台说,“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

    而安德烈致龙应台信中却说,“你——身为母亲——能不能理解、受不受得了欧洲十八岁青年人的生活方式?能,我就老老实实地告诉你:没错,青春岁月,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只有伪君子假道学才会否定这个哲学。”龙应台看到后,迅速给安德烈回电邮道:“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尽速回信。”

    安德烈却轻描淡写地回电邮说:“能不能拜托你,不要只跟我谈知识分子的大问题?生活里还有最凡俗的快乐:‘性、药、摇滚乐’当然是一个隐喻。我想表达的是,生命有很多种乐趣,所谓‘药’,可以是酒精,可以是足球或者任何该你全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摇滚乐’不仅只是音乐,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品位的总体概念:一种自我解放,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不可知的敢于探索,对人与人关系的联系加深……”

    据说,这些信感动了无数被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家长和孩子。上海读者YU致龙应台信中说,“我让女儿读您和安德烈的通信,然后在饭桌上有很多讨论和激辩。谢谢您给了我们母女彼此沟通感情的机会。但我很渴望知道一点安德烈的成长背景以便正确地理解一些文化分歧。”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安德烈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出版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