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当改革开放的“吹鼓手”
贾德义说:“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民间唢呐高手,被人称为‘吹鼓手’,靠红白喜事演奏挣钱养家。人手忙不过来我也跟着演出。演奏过程中不能进屋吃饭,再冷再饿也得吹个不停,最后才能吃饭。那时我练就了一身吹拉弹唱的真功夫。”
河曲县以“民歌”、“二人台”闻名,剧目“走西口”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环境的熏陶使贾德义对民歌越来越痴迷。
初中毕业后,贾德义考上了附近的五寨师范学校,从那时起他开始创作民歌。1963年,贾德义如愿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河曲县却把他留在了县剧团。“文革”开始后,贾德义被下放到工厂和农村,成了“臭知识分子”,与“黑五类”一起掏大粪。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让年轻的贾德义消沉,在这8年中他写出了20多首(本)民歌和剧目及两万字的《二人台初探》。
“文革”结束文化事业逐渐复苏。“尤其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宽松的文化政策给我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扛着铺盖卷跑遍了全县无数沟沟坎坎,还去内蒙古、陕西,考察信天游、爬山调。一听到那动听的山曲儿,我就血脉贲张。”30多年中,贾德义相继出版了《西北风情歌》、《二人台传统唱腔全篇》等多本专著。
上世纪八十年代,贾德义组织牵头的“河曲民歌展播”在山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陆续播放,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1987年,他被评为副研究馆员。上世纪九十年代,贾德义多次赶赴北京制作了民歌、“二人台”光盘,参与抢救一些濒临绝种的曲目。如今退休的贾德义仍在继续创作和整理民歌。
“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和社会在舆论环境、经济环境方面给了民间艺人们越来越宽松的创作条件,现在,我愿意永远当一名‘吹鼓手’,利用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机遇,为中国民歌鼓与呼。”快人快语的贾德义满怀激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