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裘法祖
“记得在我读初中时,上学、放学途经洞庭街、南京路一带,常会碰见一个模样长得挺‘老外’的高个女子,街旁的大人们就指指点点:瞧,她就是裘法祖与他德国夫人生的千金!”曾在《大众医学》杂志担任编辑的刘实这样介绍裘法祖。
今年6月辞世的“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先生生前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名誉院长。
时光倒流75年,19岁的青年裘法祖面对母亲的病痛却束手无策,最后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死于阑尾炎。他便立下一个志愿——要做一名医生,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此后,他用一生的时间专注地投入这一理想。
64年前的二战期间,已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裘法祖,在德国南部巴特特尔茨的一家备用医院行医。4月的一天,他在手术室里正准备为病人动手术,一名护士跑进来大声喊:外面躺着好多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囚犯。对集中营里发生的事早有耳闻的裘法祖,连手术帽都没摘就跟着跑了出去。
“这些囚犯都得了伤寒,让我把他们带走吧。”裘法祖鼓足勇气,向党卫军军官大声说。那一刻,面对纳粹恐怖,他想到的只是自己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在他的坚持下,这40多个病弱交加的生命最终得以保全。
二战结束后,尽管裘法祖在德国的生活、职业都已稳定,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祖国。凭借一刀划破两张纸,而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的精湛手术技艺,裘法祖成为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不仅在临床医学,裘法祖先生还把大半精力花在了医学教育上。目前国内外科医学的主要教材,都是裘老一手策划和组织编写的。虽然著作等身,但他对病人从不摆架子,凡找他的病人,不论身份高低,他都全身心投入,直到病人满意。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陈孝平记得裘老常说,对待病人就像大人背小孩过河一样,从河的这一岸背到对岸才安全。本着这种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医70年,裘法祖施行手术无数,未错一刀。每次手术前后,他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手术台。
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53级校友王新房、石佑恩等已是70多岁的古稀老人了。至今,恩师的教诲依旧让他们记忆犹新:“裘老常教育我们,当医生要热爱病人,第一要不怕脏不怕累,第二要小心细致。”
一次,王新房和同学跟裘老查房,看到一个病人伤口流脓,裘老走上前用手去摸伤口,并对他们说,“要摸,不能怕脏”,摸完还把手放进嘴里。看着学生们一脸惊愕,裘老笑问:“你看我有什么异样?”看他们答不出,裘老说:“我用食指摸伤口,放进口里的是中指,你们观察不细致啊!”
今年5月24日,当第一批汶川地震伤员抵达武汉后,94岁高龄的裘法祖先生仍然坚持来到病床前为伤员进行临床诊断。在会诊时,裘老还一再叮嘱医生在抢救一名下肢受伤的16岁伤员时,“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肢体,尽可能为他以后能行走做好准备。”
几天后的6月14日清晨,裘老安静地离开了人世。来自震区的39岁伤员何成弟还并不知道,当时为他看病的就是裘法祖院士,他不知道院士的级别有多高,只记得这个很和蔼的老医生拉着他的手,轻轻叮嘱他“好好休息,不用担心,一定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