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
星期

鹰潭多项服务推动返乡青年就业

本报记者 李菁莹 实习生 曹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5    [打印] [关闭]
    23岁的返乡青年吴俊近日拨通了江西鹰潭青少年服务中心的12355热线,希望能帮助自己在本地找一家企业务工。求助信息很快转至团鹰潭市委权益部。不久,吴俊就成了本地企业“梦娜袜业”的一名员工。

    福建晋江一家工厂倒闭,在该厂打工的100多名鹰潭青年全部回乡,在鹰潭团组织的帮助下,一次性实现全部就业。

    为了帮助返乡青年早日就业、成功创业,团鹰潭市委多措并举,从信息、技术、资金、实践等多方面全力推动返乡青年就业创业。

    往年的10月,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淡季。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鹰潭早早迎来第一次“返乡潮”。

    鹰潭目前在外务工青年有8万人。2008年10月,团鹰潭市委组织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摸底调查,统计出已有7000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春节期间,鹰潭还将迎来更大规模的“返乡潮”。如何安置这些陆续返乡的务工青年成了一件大事。

    据团鹰潭市委调查,辖区内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能够吸纳3万余人就业。平时,员工缺口多达1万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员工需求减少了三分之二。

    针对农村信息相对闭塞的情况,团鹰潭市委将收集来的招工信息及时通过鹰潭青年网开辟专栏发布,同时在政府办公信息平台定期进行用工信息手机短信群发。12355青少年服务台成了为青年提供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12355”定期与市劳动市场人力资源中心联系,对有就业需求的青年提供用工信息,对就业创业遇到困难的青年提供帮助。

    2008年10月下旬,团鹰潭市委还启动了“服务园区发展,促进青年就业”集中行动,动员基层团干部走进农村,走近青年,发布信息,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动员返乡青年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团鹰潭市委决定,利用春节期间在外务工青年大规模返乡的特殊时机,开展6次信息大篷车送岗位下乡活动,争取让更多的青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返乡青年以前大多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电子、鞋类、玩具等企业工作,多为普通工人,顶多是某个领域的熟练工,缺乏专业技术。针对这种情况,鹰潭团组织决定,对有意愿在家乡创办特色农业的青年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2007年至今,在鹰潭市青年科技星火培训基地,鹰潭团组织已经组织举办了全市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班6期,300多名农村青年创办特色种养基地2000多亩。

    吴冬林就是其中一位。吴冬林,余江县锦江镇青年农民,在参加免费技术培训前,不懂任何技术,只靠几分薄田度日,收入甚微。后来通过“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班”的学习,掌握了香菇大田栽培技术。吴冬林的香菇种植规模发展很快,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不少农民就业。

    团鹰潭市委副书记周谷昌说,在鹰潭,像吴冬林这样实实在在靠技术致富的青年农民不在少数,这样的“案例”肯定会对返乡青年的就业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一些想创业却苦于资金不足的青年,鹰潭团组织推出“青年创业‘小老板’计划”,提升青年创业热情和能力,开展青商会会员与创业青年1+1结对帮扶活动,每个有实力的青年企业家结对一个创业青年。同时,团鹰潭市委还联合中国农业银行鹰潭市分行出台了《关于为青年创业提供金融扶持的指导意见》,为有创业愿望的农村青年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为创业青年发放贷款120多万元,同时向全市农民发放惠农卡14310张,惠农卡小额贷款授信161户,授信金额达459万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