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
星期

为什么中国能真正活跃起来

——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章晓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5    [打印] [关闭]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的事情,是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日前,在“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对30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3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来说,最重要的就在于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南。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正确的理论指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发言中指出,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仍然比较低;中国虽然已经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还不能说是经济强国。我国的人均GDP仍然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也进入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涌现出来,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开放的形势也愈益复杂。下一步的路如何走,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王伟光认为,只有更加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放出来;更加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永不停顿,永不倒退;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中国的改革不是遵循市场原教旨主义

    “中国改革的国别特色和‘本土化’制度创新模式是转轨经济中独树一帜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在题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30年》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发展绩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改革不是遵循市场原教旨主义,不是简单地复制其他国家现成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是根据中国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使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内生性的制度变迁轨迹,由此避免了那种强制性的制度移植和输入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刘树成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色可以概括为9个方面:1.改革的理论指导: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2.改革的性质:将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相统一;3.改革的方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4.改革的方式: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5.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视发展为改革的目的;6.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稳定作改革的保证;7.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注重市场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相互推动;8.改革协同配套:推进全方位改革;9.改革的推动力量: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

    走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的复兴是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中国正在以一种新的面目、新的力量出现在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在发言中指出,在一个很不和谐的世界中构建和谐世界,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创建和平发展的环境并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复兴的大国,维护和创建世界和平是其责任,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的核心就是维护和创建长久的世界和平。

    冷战时代,两极对立,把世界拉入对抗的旋涡,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冷战结束后,世界需要从霸权控制中摆脱出来,需要创建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实现发展目标,中国领导人对这种新的形势有着正确的判断。邓小平当年就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是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诉求,二是做负责任的大国,为和平、发展、合作这个主旋律增添最美的音符。也就是说,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举办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