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景气时更要警惕诱人的乌托邦
其实,即使在现代民主社会,也随时随地有出现法西斯独裁的危险。2008年,根据196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所高中进行的真实试验改编的德国影片《浪潮》告诉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个纳粹,只要训练5天,专制、独裁和绝对服从的种子便会深入人心。无论弱小或强悍,都有可能团结到独裁专制的旗帜下。
孙先生没有提到的是,在经济萧条和政治极权(法西斯)之间,其实应该有一个过渡,一座桥梁,这座桥就是乌托邦。那种乌托邦的幻想,把“革命”、领袖抬到了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公众特别期望一个无所不能的大政府出现,一有问题就找政府帮忙。这是情有可原的。尤其是长期浸淫在集体主义思想和制度下的人,更容易受到貌似强大的力量的蛊惑。因为在集体主义思潮和制度安排之下,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经济危机到来,他们就显得更加弱小和无助。于是,失业的要找政府安排再就业,企业濒临破产倒闭的要找政府贷款,农产品卖不动也要找政府帮忙。
此时,另一种以政府万能为表现形式的乌托邦,依然会给个人的自由和市场的自由与平等带来极大的障碍。比如,遇到难题过度依赖政府的“政策倾斜”,虽然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政府暂时性地解决市场主体的危机,但它往往是以牺牲其他看不见的市场主体的权利和利益为代价的,政府的行为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因为“拆”看不见,“补”却看得见且立竿见影,这往往会使政府也沉醉在比市场、比民众高明的幻觉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类似的个案解决往往伴随着决策的不透明,容易形成官员的寻租现象,也容易形成企业对政府和官员的人身依附。久而久之,形成了路径依赖,我们将会离坏的“权力市场经济”越来越近。
在我们这个有着集权传统的国度,那种排斥市场、过度依赖政府“致富”或“保障”的逻辑,常常得到社会舆论的大声喝彩且经久不衰,而那些真正坚持自由与理性的声音,往往遭遇极端的谩骂甚至人格污辱。比如不断有人呼吁取消房地产开发商,振臂一呼,往往应者云集。但他们不知道,在1998年房改之前的几十年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只有3平方米,大多数人住公房,是很廉价,但住房条件无法得到本质改善,而且很多人一辈子也轮不上住“公房”。
还有,很多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一再排斥农业的产权逻辑和市场逻辑,他们说,给我2万亿元人民币,我可以轰轰烈烈地搞新农村建设;他们说,世界各国农民收入60%都来自政府补贴,只要咱们也如此这般,农民就会富裕起来,国家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完全忘了现实约束条件,7亿多农民、5亿多城市居民的国度,政府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财力来补贴农民?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超过10%,中国岂能例外?
没有万能的政府,政府无所不能的乌托邦幻想,必然导致权力的扩张,并由此走向集权专制。因此,危机时期,我们更应该矢志不渝地追求个人、财产、商业竞争的公平与自由,追求与权力保持合理距离的“好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追求政府大包大揽的家长制和父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