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6日
星期

市场裹挟下青年戏剧如何迈步

实习生 龙彬彬 刘晨曦 本报记者 桂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6    [打印] [关闭]
    “市场不应该成为衡量戏剧好坏的标准。作为导演,我们有自己的美学选择,我们表达自己的内心、理想或者困惑,这些剧也许没有市场,但我们依然要演。那么,资金从哪里来,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青年戏剧导演何雨繁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青年戏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主题论坛上这样说。

    此次在北京蓬蒿剧场举行的青年戏剧论坛由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总经理傅维伯,著名戏剧导演林荫雨、孟京辉、张广天,青年导演邵泽辉、黄盈、何雨繁等上百名戏剧人聚首探讨青年戏剧未来之路。

    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实验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首都的戏剧舞台,从此,中国小剧场话剧开始了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的局面。同时,实验戏剧、先锋戏剧带动了一批年轻的戏剧工作者。如今,当年那些横冲直撞的青年们已成为戏剧舞台的中坚,另一批横冲直撞的年轻人开始走上舞台。

    论坛上,何雨繁的发言得到了王晓鑫、王罛等大多数青年导演的赞同。杨乾武建议国家建一个青年戏剧基金,马上得到青年导演们的热烈支持。

    但是也有泼冷水的。“不要老想着要政府的支助,政府的拨款救不了戏剧。”孟京辉直言,“年轻人做戏剧,就要像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气壮,在探索过程中,唐吉诃德一点,阿Q一点,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哪是哪,把精力集中放在创作上,戏剧才会有未来。”他强调,青年导演要有所担当,要不断思考自己怎样才能为戏剧历史做点什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要熬。

    “青年人对戏剧的追求,为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才是戏剧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当年,孟京辉做《恋爱的犀牛》,骑着自行车大汗淋漓地四处找投资,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没说一句苦。”傅维伯回忆说,1990年底那段时间,孟京辉经常孤独地坐在宿舍的楼梯道上,他为了做戏剧,穷得没有饭吃。

    青年导演邵泽辉结合自己参加青年戏剧节的亲身经历,感慨现在的条件比起孟京辉他们青年时期要好很多。他提出,现在面临的是商业问题,以后还要不断地探索戏曲与商业的关系。但他依然坚持要求政府的支持:“现在排演戏剧最缺的是创作机会,现有的机会主要有三种:商业性的、非商业性的戏剧节以及自己找投资做。有的导演资金也许不缺,但政府对戏剧的支持政策还是需要的。”

    本次论坛决定创立北京青年戏剧人协会。“现在真正做戏剧的、在支撑着戏剧市场的人,都不是戏剧家协会的,我倡议让年轻的戏剧人有一个平台。”杨乾武说,拟创立的北京青年戏剧人协会,旨在给更多的青年剧社和青年戏剧人提供交流机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