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
星期

现实冷漠超越了文学的想象力

谢昱航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9    [打印] [关闭]
    四川省监狱系统从去年9月开始,集中清理多年来因政策限制而滞留监狱的数千名“老病残”服刑人员,至年底,已有千余名“老病残”通过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回家。该省监狱管理局刑罚执行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省内监狱普遍反映“老病残”服刑人员多,其中部分服刑人员年龄较大或身体残疾,生活自理困难,需要人专门护理,管理难度很大。四川此项举动,被认为是“甩包袱”,把“老病残”犯人推给社会。(《新京报》1月8日)

    一段时间,媒体多次报道有人为治病、养老而故意犯罪进监狱的事。19岁的北京顺义区农民李大伟因患有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筹集很高的治疗费用,实施了抢劫,被判刑7年,但法院决定对其实行监外执行,没想到,李大伟在监外执行期间又实施了第二次抢劫,这一次他是故意进监狱来享受免费治疗。无独有偶,河南确山县的张伟,在广州萝岗无故滋事,殴打派出所协警,目的也是想进监狱“享受免费医疗”。除了治病的,还有养老的,湖南祁东县69岁的农民付达信,持刀在北京抢劫。在抢劫现场,他“鼓励”对方大声喊;警方将其抓获后,他要求办案民警把罪行写得严重些;在法庭上,他恳求法官重判自己。这位老人进监狱如此坚决,原因是无人为他养老。

    这种现实,很多人用来类比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文学作品里的情形,本来是通过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是现实中很难看到的,目的是反讽现实。但不幸的是,小说虚构的情形不断在现实生活中发生。有人说,这是对我们的医疗保障体制的极大讽刺。我们的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富翁不断增多,但是,依然有人为了能治病、养老而选择蹲大狱。

    可现实再一次出乎人们的意料:现在,想进监狱养老或治病,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是吗,监狱也不欢迎“老病残”了,四川已开始对“老病残”服刑人员进行清理。接下来,还会有多少地方这样做?

    虽然,四川监狱管理局的有关人员否认这是“甩包袱”,称他们是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办事,但是,他们的解释难以服众。为什么在申报假释条件中,“老病残”服刑人员积分只要达到正常服刑人员的60%就可以申报,而且不受提请比例名额限制?为什么集中清理的对象是“老病残”?他们解释,此次大规模假释有利于整合监狱和社会的医疗资源,使服刑人员得到更好的医疗和照顾。对于某些无依无靠的人,出狱意味着什么?那些本来就为养老、治病而进监狱的人,离开监狱不是意味着“最后一条生路”也没有了吗?在现实中,因为走投无路而选择结束生命的事不是没发生过,江西的农民工吴方华、陈爱华夫妇,因为土地欠收、打工收入被拖欠、家庭入不敷出,没有能力支付1859元医药费,双双跳江自尽。

    为生存而进监狱的事本来只在文学作品里出现过。如果说,人们连进监狱的“生路”都被堵死了,这样的人间冷漠,就远远超过了作家的想象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