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
星期

灾区群众进入心灵冬季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白皓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09    [打印] [关闭]
    晓强(化名)是土生土长的四川省汶川县人,大地震后,家里的房子全部倒塌,父亲也因病去世,双重打击让小强的心凉透了。如今,他和母亲在一间板房里相依为命。

    与晓强现状相当的灾区群众,在汶川县还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没钱盖房子的经济压力、恢复生产的工作压力、余震不断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多地显现。在寒冷的冬天悄悄走近时,受灾群众正面临着“心灵上的冬天”。

    陈秋燕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在这个26人的专家队伍中,只有陈秋燕一人在四川工作。随着受灾群众进入心理问题高发期,身为西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的陈秋燕,带着自己的队伍,在汶川县建立起“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专门针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援助。

    2008年11月13日上午,晓强在得知县里来了专业心理援助队伍后,一路小跑到了工作站,在这里,他看见了陈秋燕。

    “我看见一个瘦高的小伙子走进来,表情比较严肃,穿着蓝色的休闲装和运动鞋,一脸疲惫。”陈秋燕回忆道。

    晓强找了个位置坐下,认真听起了工作站的心理辅导讲座。11月19日的又一场讲座,他也是如此。

    11月20日上午,陈秋燕见晓强非常积极,便主动打电话,邀请晓强一起做县城灾区群众心理状况的调研,晓强爽快地答应了。

    出发前,陈秋燕拿出一份心理健康测试问卷,随手放在桌子上,晓强看到后认真地填写了起来。接过他填写的问卷,陈秋燕瞟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

    “我粗略地一看,晓强的测评结果,接近心理创伤严重的标准,躯体症状和情绪状态非常糟糕。”陈秋燕装着什么都没有发生,带着晓强和自己的团队出发了。

    半天的调研结束后,陈秋燕叫住晓强,聊起了他的测评结果。

    “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感觉压力比较大吧。”

    “有哪些压力呢?”

    “家庭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压力都很大。加上我现在想帮助更多受到心灵创伤的孩子恢复健康,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感觉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

    “感觉压力大,为什么还要做工作来帮助孩子们?”

    “帮助了他们,我就会感觉自己有价值。看到他们需要我,就会有成就感。”

    “你觉得你需要帮助吗?”

    “需要,很需要。”

    陈秋燕把测评结果告诉了晓强,对他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分析,教会了晓强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此后的几天,晓强每天都和陈秋燕聊聊天,陈秋燕就把对晓强心理的调试,融入到闲谈中,“几天之后,晓强感觉放松了许多,开始笑着对我们说话了”。

    陈秋燕告诉记者,晓强现在的心理状态,在灾区群众中具有普遍性。在陈秋燕去过的重灾区中,大多数百姓都能感觉到自己经济、生活、工作等方面压力大,在面对心理辅导老师时基本不会抵触,都很希望得到心理援助。

    “大灾后的半年左右,是心理问题全面爆发的高峰期,可以说灾区群众已经进入心灵的冬季,但他们希望得到帮助,说明他们还是在憧憬未来,他们的心灵温度还没到冰点。”陈秋燕说。

    陈秋燕注意到,在汶川县,许多女孩子选择用化妆打扮的方式给自己减压;街头的麻将桌旁围满着旁观的人;不少人喜欢和朋友坐着聊天,大家都在有意识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在陈秋燕看来,现在灾区群众的心理问题已经出现,但大家都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空间,总体是在向积极的方面转变,相比之下,灾区干部的心理问题更特殊,更棘手,更亟待解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