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比发红包更能增强消费后劲
应当说,十教授联名提出的“反周期财政政策”,已在中央以及全国不少地方开始实施。譬如,去年东莞给低收入群体发放“千元红包”,成都市给困难群体发放100元消费券;再到今年年初中央财政拿出90亿元,为7400万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等等。
只不过,十教授所提出的发红包计划,比起已实施的政府发放补贴来,不仅需要资金庞大——需要国家财政资金1.2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0%,而且涉及范围广——全国范围内,年收入1.2万元以下家庭,都会惠顾到。
笔者觉得,尽管十教授联名提出发红包的公共政策,对扩大国内消费,可能见效快,效果好,但它毕竟是给弱势群体“输血”,而不是帮困难群体实现“造血”功能,充其量只算做“一锤子买卖”。
与其让政府拿出1.2万亿元直接向弱势群体发红包,还不如用这笔国家税款,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或免税政策,因为,它比起政府大规模地直接发红包来,不但所释放的能量多,而且更能增强消费后劲。
首先,能实现中小企业结构性调整。就目前而言,无论中央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还是地方政府出笼的数十万亿元投资方案,大都指向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势必会起到掣肘作用。而如果对中小企业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更有利于结构性调整,顺利实现产业升级。
其次,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出现局部规模性的歇业、停产和倒闭现象,如果任其发展的话,不但会带来就业压力,也会给整个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仔细分析,中小企业出现歇业、停产和倒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笔者觉得,企业面临的一切困难,包括出口退税、汇率、成本上涨等压力,根本算不上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企业最不能承受的其实是融资困难。倘若现在国家出台1.2万亿元中小企业减税计划,不仅能大大减轻它们的税收负担,而且也是对这些企业的一种资金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困难群体的就业率,进而增强消费后劲。近年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所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增量的80%左右。在农村地区,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大部分在民营经济中实现了就业。我国民营经济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1.5亿人,约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30%。28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中实现了再就业。
假如把这1.2万亿元的税收,留给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假如国家规定招聘弱势群体或取消裁员计划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大幅度的税项减免,这不但能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大大增强消费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