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家称“裁员过冬”不明智
1月7日,“2009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数百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高校商学院教授和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就“HR(人力资源)如何帮助企业过冬”进行探讨对话,为金融寒冬中的中国企业建言献策。专家普遍分析认为,单纯“裁员降薪”削减成本,并不能帮助中国企业安然、健康地度过这个经济寒冬。
“很多企业老板说冬天来了就裁员,裁到只剩老板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更强大了?我觉得并不强大,而且没有未来。”人大商学院教授,兼深圳华为、TCL、白沙、红塔等集团高级管理顾问包政说。
中国铝业公司人力资源部前任总经理毛远建认为,危机到来的时候,最能检验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最能获取人心和市场的信任,未来的市场一定是留给负责任的企业,而不是那些“带着救生圈独自逃生”的老板。
如果企业困难必须降薪,专家建议也要注重留住人才。张一驰教授说:“这个企业利润很薄甚至亏损,怎么让员工接受降薪呢?让大家知道绩效跟奖金直接关联,鼓励员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把节约出的部分利润,拿出来在企业跟员工之间分享。”
IBM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招聘总监白艳认为,降薪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人们对企业的信心。“要打破信心很容易,一晚上就能做到,但是重建起来要花十年、十五年的时间。中国的GDP增长率即使不是9%,至少还是7%或8%,企业用人的需求依然长期存在,所以企业想减薪,就一定要考虑长远后果是什么。”
专家指出,企业节省成本应该优先考虑缩减福利、去掉公司内部层级等手段,而不是给普通员工降工资。“比如工作餐15块钱,能不能砍成12块钱?我们公司就曾把工作餐的苹果拿掉,跟员工讲清楚,我们饭还有得吃、汤还有得喝,苹果等以后机会好了再回来,大家也会理解支持了。”曹渊勇说。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首席人才识别与发展专家陈为提出,劳动者也应该理解和支持企业,尽自己力量帮助企业更快地走出危机。“裁员压力本身并不是坏事,往往也是最容易激发一个人创造力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国家以前需要改革?就是大锅饭太舒服了,没有活力了。”
“如果不得不降薪,一定要跟员工说清楚,这个过程是一种大家的责任分担和充分信任,也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困难的时候大家绑在一起,就容易变被动为主动。”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苏谊说。
专家学者提出,面对寒冬,中国企业是时候该反思我们的管理行为、管理理念。“原来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都弥漫着一种短期行为的心态,老想抓紧今天能赚钱就要赚钱。有几个企业、有多少老板在踏踏实实练内功?恐怕不多。在一片热的情况下面,大家静不下心来,现在冷了,能不能静下心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教研室副主任秦志华说。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波及的企业中,广东东莞合俊玩具集团是较大一家,它的倒闭导致六七千人失业,一时震动全国。秦志华分析认为,光看失业数量是不够的,还要看它代表了什么。“一个芭比娃娃卖10美元,在东莞工厂交货价格1美元。而我们工人从中得25美分。千方百计降人工成本,降来降去怎么样呢?在整个国际分工下,咱们劳动者拿到的收入是2.5%。”
秦志华教授表示,整个经济增长方式在变,靠廉价劳动力已不足以拉动经济发展。而要吸引真正的优秀人才,不仅是靠钱,最重要的就是为人才提供施展空间。“老给芭比娃娃们做加工厂,不是咱们的发展方向。”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吴春波教授送企业三句话:“高筑墙,广收粮,缓称王”。“‘高筑墙’就是守住我们成长的土地,‘广收粮’就是提高我们的效益,‘缓称王’就是别折腾,别勉强企业多元化,而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大做强。”
“现在冬天来了,但冬天不一定是坏事。冬小麦比春小麦好吃得多,就是因为冬天它储存了更多的能量,企业也是一样。”东软集团软件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彭成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