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
星期

一座城市应容得下民工的行李

■汪少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13    [打印] [关闭]
    这两天,杭州市萧山区下小雪了。早晨,从广仁小区开往区人武部的729次公交车行至潘水时,先上来几位买菜的老人,最后上来了一个拖着行李箱、民工打扮的中年人。他的拉杆箱有点儿大,有些重,前面的乘客相继侧过身子、收起脚为他让道,他仍显艰难地把箱子挪到车厢中部。已经坐下去的一位买菜老人,起身执意要把座位让给中年人。从他们简短的、方言有点儿不对接的三两句谈话中,我听不太真切这位中年人是要回家还是刚来萧山,但是,这并不重要,不管他是回乡还是来萧山,这座城市能容得下他的行李,给他一声问候,就足够了。

    如果是和这位民工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不用打开他的箱子,就能猜出里面装的东西。如果他是回家,里面有单位早发的年货,有送给孩子的衣裳,有孝敬老人的礼物。那分明是思念,分明是孝心,分明是亲情。这是他们的收入所能承受的最贵重东西。为买这些礼物,他们精打细算,想过多少个夜晚,跑过多少个地方。他们甚至把行李看得比自己还重,有了这个行李,就有了归家的理由。看似粗糙的拉杆箱,里面装满了精致的希望。

    这位民工若是初次来萧山,或是从远方的家里回萧山上班,如果你曾是一个游子,仍能猜出里面的东西。他的行李箱里装的是亲人为他远行而洗得干干净净、晒足了日头的四季衣衫,装的是年迈的父母一进冬月就灌好的香肠和起早煮熟的鸡蛋。看似笨重的拉杆箱,里面装满了平安的祝愿,装满了渐行渐远的故乡的味道。

    行李在途中,难免沾灰尘;装载的东西多,难免占空间。不嫌弃民工的行李,就是对回乡民工的尊重;不嫌弃民工的行李,就是对回萧山民工的接纳,就会成为漂泊的务工者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公交车可以拥挤,一座城市可以拥挤,但我们的心不应拥挤。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