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指印
平和安哥俩儿,一如我们看见的双胞胎,从冬天的棉袄到夏天的短裤,每双鞋到每个书包,都一模一样。只是,平长着大眼睛、双眼皮、圆脸;而他弟弟安,是典型的单眼皮、小眼睛、瘦长脸——这和他们的妈妈一模一样。
于是,“平是捡来的”这个说法在整个六年级传遍了。有一天,隔壁班的人在背后对平指指点点,他突然转过身骄傲地说道,“我是我妈亲生的,只是长得更像爸爸。”随后,他嘴里蹦出让一个小学生无法理解的词——异卵双胞胎。
同学们被这个词噎住了,传言就此破灭。只是那时我心里仍有怀疑,既然是一对爹娘生的,为什么平是成绩优秀的大队长,在演讲比赛上滔滔不绝,而安却默默无闻、总捅娄子,成绩也一直上不去呢?
后来我才知道,即使是同一天“出品”的手足,在他们染色体60亿碱基对的DNA中,也可能有200万个碱基对是不一样的。因此双胞胎可能相像得出奇,也可能迥然不同。《自然的指印》一书开篇就解开了我多年的困惑。
这本遗传学的小册子第一次在美国出版是在1990年,而引入中国大陆已经是13年后。事实上,对像平和安这样的双胞胎进行比较研究,是科学家探究遗传密码的常用手段。本书作者试图通过观察同卵双胞胎的成长过程,来解读遗传基因对人们性格发展的限制与影响。在作者看来,个性虽然复杂无比,却有根源可循,这个根源可以回溯至呱呱坠地,甚至更早的时候。
1941年,在日本有一个关于双胞胎兄弟的报道:两兄弟一出生就被分开,在不同的家庭里长大。直到二十出头,不约而同地受肺结核与口吃的困扰。后来,他们在生命的同一阶段走上相互背离的路:一个成了小偷,被逮捕后锒铛入狱;另一个则成为基督教的牧师。
表面上看,兄弟俩都经历过战乱,也都由人领养,出现这样的结果似乎是打破了基因决定论的有力证据。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对兄弟由于基因相似,因此都具有一种内在性格“意志薄弱”。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两种不同却强大的环境力量左右——罪恶与基督教。这表明决定人们命运和性格的兼有遗传与后天环境这两种因素。
再说说平和安,现在我的这两位同学都26岁了。平一贯表现优秀,在家乡成为一个令人称羡的重点中学老师,而安在高考复读后,一路磕磕绊绊,如今顶替着爸爸的岗位,黑白颠倒地上夜班。令人不理解的是,他们的妈妈在人前背后总是更强调安的成就。
幼教专家唐纳德·J·科恩的说法似乎能解释这一点:“双胞胎中天赋较差的一个比较善于社交,可能是由于与母亲建立了亲密关系。相反地,能力较强的另一个双胞胎,拥有更多自由探索世界的机会。他尽管探索无生命的东西,不必担心危及自身的幸福。双胞胎出生后,这种兴趣上的差异至少会持续5年。”
如今,很多孩子出生前,父母会将婴儿的模样理想化为“嘴巴像你,眼睛和下巴像我”。这是一种很自私的想法,好像就能迅速把新成员拉入家族势力范围。事实上,孩子一旦降临人世,就已经成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体。人们曾认为,遗传只对出生不久的婴儿影响最大,此后的身心成长都来自养育与学习,而人生的重大改变取决于生活经验:重创、奇遇或者一位有影响力的老师。但是现代科学研究指出,这个观念错得离谱。
“人始终笼罩在基因的影响之下,终其一生都是如此。”19年前,作者写到这里,不禁有一种担忧。因为纳粹借清除“不良”人种来改良基因的历史仍烙印在世人心里,使人们对遗传学所谓“天择”的偏见感到焦虑不安。
不过,作者同时也预言,“在未来十几年中,遗传生物科技将会有许多新发现,这是一个科学研究将要迈开新步伐的历史时刻。”
他所预言的“未来十几年”,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已经是“过去的十几年”了,时间生动地印证了他的话。比如美国境内的众多“未来健康预测中心”生意越来越好。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宣称,他们能根据人们提交的个体基因样本来推测某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身体状况走向,除了糖尿病、肝脏疾病、血栓等疾病的发生率,专家甚至还能预测酗酒和赌博倾向等千奇百怪的内容。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和我一样只想问个小问题:“好吧,假如我的孩子在学校有了麻烦……我应该从老师那儿找原因,还是追究他的基因?又或者检讨自己是否称职?这总该有具体的答案吧。”
事实上翻遍这本书,作者也只是谨慎地表示,只能对“遗传”和“后天”给出“相互影响”这一模糊判断。19年过去了,至今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自然的指印》
(美)彼得·B·纽鲍尔
亚历山大·纽鲍尔著
赵永芬译
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