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
星期

乌俄天然气斗法刚上演到第一幕

本报驻外高加索记者 佟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14    [打印] [关闭]
    乌俄天然气冲突越来越具有戏剧性。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试图把“无辜的第三方”欧洲的愤懑转嫁给对方。莫斯科不依不饶,基辅见招拆招。围绕价格、债务与监督小组问题的较量,使这场冲突越来越逼近其本质。

    就在媒体报道俄、欧、乌三方已同意于13日恢复对欧输气的当口,所谓“技术性气”问题的争执又让这场冲突的解决前景变得黯淡起来,而且是更加复杂化了。

    “技术性气”大有玄机

    何谓“技术性气”?

    在天然气沿管线输送的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一个加压站,由压缩机加压以保证天然气稳定、不间断地运送。而压缩机工作需要的燃料就是管线里的天然气。所谓技术性气就是指压缩机工作需要的那部分天然气。

    这中间的玄机在于,根据天气条件和压缩机的工作状况,技术性气的比重是不同的,也很难监测。目前,经过乌克兰境内的技术性气比重占过境天然气的15%左右。据称,这一比重还曾达到过30%。

    如今,在欧盟的压力下,俄、乌均做出了妥协姿态。但乌俄天然气谈判的价格、债务等关键性问题并未解决,而且近两周的停气还造成巨额罚金问题。现在,又突然多出一个“技术性气”问题。

    1月12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话表示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应当是无条件的时候,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却提出,基辅只能用俄天然气、而不是乌自己的天然气来保证转运欧洲天然气的技术性需要,而且,利用俄“技术性气”只能是在双方签署合同之后。

    这一表态使俄恢复对欧供气的工作骤然复杂起来。

    有分析指出,不排除在恢复供气后的一天或一周内,俄方再次拧紧阀门。

    “乌克兰当局试图使偷气合法化”

    应当说,俄早已预料到乌方的这一反应。1月13日之前就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俄、欧、乌三方议定书的条件并不对等,而且乌方已不止一次撕毁允许观察员进入本国天然气运输系统和储气池的协议。

    按照俄方的说法,在俄向乌支付的过境费中已包括了所有转运支出。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新闻发言人库普里亚诺夫指出,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应当用自己的天然气来解决技术性需要,或者出钱购买。而“每天无偿获得2100万立方米俄天然气的要求,是与健康的思维和现有的合同矛盾的”。该公司总裁米勒认为,这是“乌克兰当局试图使偷气合法化。”

    俄有意取捷径直入乌能源消费市场

    俄总理普京11日在接受德国电视媒体ARD采访时表示,俄因停止经乌向欧供气已出现8亿美元的损失。他还暗示,俄准备研究参与乌天然气运输系统私有化进程——如果乌克兰方面同意的话。

    未等媒体完全读懂普京的话外音,掌握“俄乌能源公司”45%股权的乌克兰能源商德米特里·费尔塔什当天对媒体表示,该公司已获得乌克兰一些城市和州天然气供应公司的控股权,并将因此直接控制75%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年规模500亿立方米)。

    “俄乌能源公司”一直扮演着在俄乌双方天然气领域的中介者地位,曾在2006年的俄乌天然气风波中发挥过缓冲作用。考虑到该公司50%的股份属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那么,这一消息的战略意义真是非同小可。这意味着,俄方将借该公司长驱直入乌能源消费市场,债务问题也将无从谈起。

    据乌克兰媒体披露,早在2006年10月间,乌克兰一些州天然气公司就曾表示受到乌强力机关的压力。他们认为这与“俄乌能源公司”试图控制这些公司有关。

    终于公开谈论加入北约、黑海舰队争端与天然气供应之间的联系

    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两年前布下的棋子现在正顺利发挥着左右全局的作用。乌克兰距离失去天然气主权的距离越来越近。

    但目前谈论这一点需要一个前提,即乌方同意将天然气运输系统出售给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或者欧洲能源公司,并因此失去对过境天然气的控制。这既牵扯到两国能源寡头之间的交易,也关乎美、俄之间的较量。

    国立莫斯科大学乌克兰与白俄罗斯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博格丹·别兹帕里科指出,乌克兰所要达到的现实目的,是按最低价格消费俄天然气。但“在展示加入北约的政治意志和挑逗黑海舰队冲突的同时,继续要求每千立方米200美元的价格还怎么可能呢”?

    按照俄方的看法,乌克兰低价购入的大部分俄产天然气没有用在其本国的工业发展上,而是高价再出口了。

    莫斯科现在有太多的理由不愿继续忍耐了。这个冬天上演的俄乌天然气斗法,现在很可能是刚进行到第一幕。

    本报巴库1月1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