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
星期

把返乡农民工变成“资源”

——安徽阜阳农民工招聘会3万余岗位“争人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16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合肥1月15日电(记者马姝瑞)“现在农民工兄弟们都回来啦,正是企业招工的‘黄金时期’!我们打算好好地利用这场招聘会的平台招揽一大批优秀的农民工,把他们留下来!”站在安徽阜阳返乡农民工大型招聘会上,安徽宝迪服饰有限公司招工负责人王彬彬语气里全是求贤若渴的急切劲儿。

    1月15日上午,为期三天的阜阳市返乡农民工大型招聘会拉开帷幕。作为全国五大民工集散地之一,截至1月8日,阜阳已有返乡农民工近24万人,占全市外出务工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且返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被迫回乡。

    为此,阜阳市特别在春节前农民工陆续大量返乡时举办了这场大型招聘会,选出企业230多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3000多个,涉及生产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教育、酒店服务、房产建筑、金融保险、保安和农林牧渔等8个行业。参加企业之多,用工规模之大,创阜阳多年来招聘洽谈会之最。

    “一方面农民工兄弟们正面临失业的考验,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却用工短缺,急需要大量熟练工人。”阜阳市劳动保障局局长汝天彬介绍说,“这一对矛盾就统一于适时、有效的劳务对接,从而把返乡农民工变成‘资源财富’。”

    事实上,伴随着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步伐,更多“嗅觉灵敏”的企业和商家已争相涌入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传统的“强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步伐更趋加快。在此过程中,如何引导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向就变得至关重要。

    宝迪服饰的王彬彬告诉记者,2008年上半年,阜阳市颍东区创业园一下来了十多家服装企业,都是从福建等地区转移过来的。“企业多了,留在阜阳的农民工数量却没增多,几乎家家企业都招不满人,生产线只能开一半、闲一半,我们企业8条生产线现在只能开5条,不是因为没订单,是因为没工人!”王彬彬说。2009年,这家企业还打算新增加4条生产线,“缺工”已经成为眼下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企业不得不专门派出3名工人天天走村串户,专事“招工”。

    颍上县八里河镇朱岗村35岁的农民工朱超收在招聘会场里来来回回转了几圈,手里已攥起了厚厚一叠招聘启事。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福建一家成衣厂做了15年裁剪工,是目前制衣企业“抢着要”的熟练技术工人。

    受到招聘会人头攒动的热闹感染,朱师傅情绪激动起来,几乎是喊着和记者聊了起来。“在外面时间太久了,家乡有啥好发展、有啥好企业俺都不知道,趁这个机会多了解了解!”他说,“我也愿意回家工作啊,只要有合适的岗位,每月少赚一千块都愿意回来!”

    农民工返乡了,企业也追着来了。在这次招聘会上,除阜阳本地企业外,还有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及安徽省内合肥、宣城、滁州、安庆等市的46家外地企业远道而来。江苏宿迁市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张永生就带着本地的6家企业“慕名”来招工。

    “阜阳是全国著名的农民工输出地,我们两家城市几年前就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但是受农民工外出务工习惯的影响,加上宿迁又是一个近年新兴的工业城市,外界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了解有限,因此阜阳籍农民工到宿迁务工的很少。”张永生说。

    据他介绍,今年宿迁市预计用工需求在8万到10万人,自身只能解决3万到4万人,用工缺口约4万人,帮助本地企业招工已经是劳动就业部门在努力安置就业之外的一项特殊职责,而农民工对于这些缺工的企业来说,也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资源财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