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妈,我回来了”
挤进汹涌的春运潮,一身风尘,回家第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天涯的这个帖子几天内引起数万人回帖,不论年龄、职业、地域,电脑前的很多网民,都是一边流着泪一边敲下键盘:“妈,我回来了!”这句话也是绝大多数回帖网民的回答。
这是春运季节最温情洋溢的一个帖子。外国人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每年有数亿人经历大规模的迁徙,花数倍的钱从黄牛党那儿买高价票,忍受火车的爆挤,风雪难阻,就为了数日甚至数小时的亲人团聚,其实这简简单单却让人泪如雨下的一句话,就是答案。
没错,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烙在中国人心中最深的印记。“家”,是对在外漂泊一年的人的一种补偿,一种归宿。“回家过年”就是此时最大的民心民意。
患“绝症”的制度
一位67岁盖着蓝被子奄奄一息的绝症老人,被8只手从一辆面包车里用担架抬出来,数分钟后,又被这8只手抬上面包车。这一进一出,不是进医院急诊,而是进桂林市商业银行叠彩支行营业厅修改银行卡原始密码。
老人的老伴、女儿曾多次拿着自己和老人的身份证,向银行讲明特殊情况,还开具有单位盖章的证明,前去修改密码,可银行始终坚持必须本人“亲自到场”。
银行防范风险,要求顾客“亲自到场”更改密码,不能说有错。可不惜冒一条生命的风险来维护制度的“刚性”,僵硬冷漠至此,制度就远离了其本意,成了大恶。此时,患绝症的恐怕就是制度了,而机械地维护这种制度的人,也需要去看看急诊。
马英九的家
锈迹斑驳的窗户、灰暗的墙面、狭小的街道,网民们看着惊呆了:马英九过去的家这么破吗?
最近,马英九居住了25年的家在内地众多博客中流传。他的家在台北市文山区兴隆路二段一幢老住宅楼的三楼,是个100平方米多一点的老房子。
事实上,台北人并不惊讶。他们无需人肉搜索,只需通过政府公开信息,谁都知道马英九的住址。不仅知道他的家,台湾人还知道他的“家底”。台湾监察院不久前公布马英九的存款金额为6400余万元台币,他的妻子明确申报“没有珠宝”。
这还不够,八卦的“马迷”们还知道,马英九戴的手表是岳父、岳母二十几年前送的,他的妻子每天乘坐公交车上班,他领养的流浪狗名叫“马小九”……
拍卖剩余人生
因为“活着真没意思”,想换一种生活方式,25岁女大学生陈潇在网上开了家店。
店主不卖实物,只卖自己大把“剩余的人生”,而且明码标价:8分钟8元,1小时20元,1天100元。开店1个月,生意不错,已有100多人购买她的时间,她的活也五花八门:接人、送咖啡、过生日、买火车票、医院陪同输液、给乞丐送饭、代网友品尝小吃。赚得最多的一次,是为一个公益活动到长城收集笑脸,进账2000元。
拍卖时间,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别人,永远不知道明天干什么,不知道这样一份“网络小时工”的工作,会不会让这个年轻人“没意思”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其实,想象终日奔波的你我,我们何尝不是把“剩余人生”卖给了一台机器、一个老板、一个职业。
也许,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陈潇,人人都在拍卖剩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