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
上海人大代表建议:

建立学校精神救助体系 减少学生自杀事件

本报记者 周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2    [打印] [关闭]
    2008年9月1日~2日,上海连续发生了4起中学生自杀的事件;2008年12月,国内又发生了几起大学生因学习考试压力大而自杀的事件。多起连续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让社会的关注点再次聚焦到了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上。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国防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黄发荣,就和另外两位代表一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社会精神救助体系的建议》的提案。

    在高校工作的黄发荣表示,现在高校的学生主要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一族,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从小娇生惯养,自以为是,经不起小小的挫折,心理容易形成亚健康状态或不健康状态,这使得他们主动参与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援助的比例也呈现增高趋势,这不仅给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巨大的挑战。

    仅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参加学校心理咨询的人数就从2003年的近250人增加到2007年的650人。“心理问题不仅导致学生本人学习、工作与生活质量的下降,而且直接导致自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与社会问题。”黄发荣说。

    黄发荣表示,目前,在一些比较知名的高等院校,已经初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网络体系,在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等恶性心理和精神事件的发生方面,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但一些调查表明,在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和中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干预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体系,存在不少心理事件发生的隐患。因此,黄发荣建议,在中学与高等院校建立教育、预防、治疗一体化的心理救助网络体系。

    黄发荣建议,应该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学生中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同时,建立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心理咨询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构成的学校学生三级心理救助体系,将心理救助工作延伸至学院(年级)乃至班级,力争做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救助、早解决。

    黄发荣建议,应该选拔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较高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强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兼职心理咨询辅导员工作,并让他们在上岗前,接受必要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此外,在高校的每个班级可以设立一男一女两位心理委员,协助心理咨询老师和辅导员做好有关工作。

    同时,还应该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监控、跟踪与转介机制,对心理处在亚健康或疾患状态的同学进行监控、跟踪和及时评价,必要时应及时协助家庭将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同学送往专业机构进行医治,直至康复。

    另外,还可以在校内医疗机构建立专业的精神内科门诊,及时解决心理疾患急性发作或心理疾病的医治问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