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

回家的第一句话 网友力顶“妈,我回来了”

点评人 汪东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2    [打印] [关闭]
    “牛年快到了,春节长假也开始掐着指头盼了。每次看到火车站拥挤的人群、售票窗口长长的队伍,都能感受到中国人对回家团聚的深深渴望。”1月15日,网友“点点纤尘”的一个帖子被放在了天涯社区显要位置,题目是:“带着一身风尘,回家第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一个提问勾起了许多网友关于过年回家的回忆。

    “大老远就看见妈在房门口向路口张望,一看见我,就小跑着过来接行李。我总会傻傻地笑两下。到家后,妈总会把我上上下下打量,轻轻地说:‘又瘦了’。”(河北网友)

    “来广州几年,每年回福建老家都是半夜三更,每次爸妈都要等我到那个时候。爸来开门,总要说一句:‘你回来了?’妈则张罗着热饭菜。他们总要看着我吃完饭,我总会赶他们去睡觉。”(广州网友)

    1000多条跟帖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话是:“妈,我回来了。”

    有网友问:“普通的一句话,为什么使我这个中年人几近落泪?”网友“华少”回答:“几乎所有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都融在这一声里了。听到我大喊的一瞬间,父母悬着的心才能放下来。”

    “一年一次的回家,总能看到爸妈的鬓角多了丝丝白发,他们在不可避免地苍老,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健康,过年时能看到在外多时的儿女陪伴身边。一句‘妈,我回来了’,怎么不让人心酸至极,泪如雨下?”一名腾讯网友留言。

    回家的感觉,对于天南地北的中国人来说恐怕都是一样的。北漂、南漂、进城务工……多少人怀揣着奋斗的梦想离开家乡,与此同时传统的家庭结构也备受冲击,一家人分散各地难得团聚变得很平常。但无论如何,我们心底对家的牵挂没有变。无论是冰雪灾害,还是拥挤的旅途,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即便是车费超过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即便路上的时间占去了一半的假期,他们也一定要回家,要和家人在一起,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是坚韧、执著的中国人。他门用自己最平凡、最朴素的行动,阐述了对‘根’的眷念。”天涯论坛“春运专区”里,网友“柴狼”发了一篇题为“苦难的春运”的帖子,结尾处这样写道,“这些坐在火车站广场坚守几天几夜的人,这些无论如何都要回家的人,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回家并不容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回家过年。曾有专家提倡外出人员最好就地过年,这或许是个缓解春运压力的办法。只是我们还没有办法在异乡给他们足够的温暖和保障,家才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回家,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弥补,在外辛劳一年的情感弥补。

    人民网网友“蔓藤”说,“工作6年,头几年心疼路费不回家,后来收入稳定了,又要加班回不了家,去年堵在了路上。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回家了,一年的辛苦只有在回家的一刻才会变得真正有意义。”

    春节回家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每年一次的情感共振。理解每一位归家的人,才能理解我们民族最深层的东西。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回家的路会变得通畅一些,回家的旅途会变得愉快一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