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

“中国西部在很多方面比美国西部更有优势”

——访“中国发展指数(2008)”项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彭非
实习生 沈梦菲 本报记者 肖舒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2    [打印] [关闭]
    “2007年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中西部地区。”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8)”报告研讨会上,项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彭非这样说。

    据彭非介绍,中国发展指数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四个分指数。尽管从总指数的得分上看,北京、上海依然是全国的排头兵,但在增长速度上,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的排名大都比较靠前。在增长最快的前10名当中,中西部地区占了8个。

    尽管如此,彭非教授在1月16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西部与东部还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城市的城乡差距也还在拉大,“但是,这些都很正常,差距终会消失。”

    中国青年报:“中国发展指数”自2007年初首次发布至今,您都是项目组主要成员。您在2005年到2006年间挂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副司长时,也在做类似的工作。几年下来有什么感受?

    彭非:这个工作是我们的一个梦想——我们希望社会协调发展,贫富差距小一点,环境透支小一点。中国的经济发展太快了,其间付出的代价不言而喻,很多也是不可逆转的,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原有风貌的破坏。

    你看,我们的指标包括了健康、教育、社会环境,有关经济方面的指数只有一个,即生活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指数警醒民众关注发展中的平衡性,意识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青年报:您更看重社会环境指标?

    彭非:我更注重总指数,如果单一就某个指数来说,我更关注社会环境指数。如今绿色的概念在全球特别热,我们希望把绿色的概念放大一点,不仅仅指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包括社会阶层差距的减小。

    中国青年报:2006年的发展指数里有一个城乡居民消费比指标,城乡居民消费比超过350%,就是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比乡村居民的高三倍以上,西藏、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陕西,都在此列,它们都是西部城市,对此您怎么看?

    彭非:其实很正常,越是落后地区,城乡二元特征越明显。北京、上海的城乡差别就很小,欧洲有些国家城乡根本就没有差别。

    对于中国的城乡差距,外国人很喜欢挑刺。我在国外留学时的老师是个“中国通”,只要谈到中国,就总提农村问题,让我很不好受。但我又一想,中国确实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要是把城乡差别消除了,他们不就无话可说了吗?你看北京奥运会,所有戴有色眼镜看中国的人,不都摘下眼镜,眼前一亮吗?所以我们在改变,他们也在改变。

    中国青年报:这两年呢?西部的城乡差距在缩小吗?

    彭非:从指标上看没有缩小,现阶段西部城乡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比如重庆,市区发展非常快,市区以外的农村却很落后。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庆幸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已高度重视,在不断出台各种强有力的措施,所以我对中国消除贫富差距很有信心。

    中国青年报:如今西部发展非常快。中国的西部有可能出现像美国西部的洛杉矶这样的发达城市吗?

    彭非:事在人为。美国西部不也是靠着修铁路、开掘人工运河发展起来的吗?其实中国西部的资源环境,在很多方面比美国西部或其他发达国家更有优势。比如旅游胜地瑞士和奥地利,我觉得世界上唯一能和他们媲美的,就是我国西部。他们闻名世界的雪山、冰川、湖泊,我们西部也有,也很美,但我们西部的交通没跟上,目前景区规划开发水平也较低。我很看好中国西部的前景,因为固定资产摆在那里。

    中国青年报:有没有哪个地区的发展指数让您感到意外的?

    彭非:吉林、辽宁的总指数几年来都很靠前,这一点让我感到意外。不过想想也正常。吉林和辽宁因为历史原因,全省铁路很发达,交通便利,再加上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发达,人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尤其前几年政策开始向东北倾斜,所以发展指数上来了。

    此外,我发现内蒙古的指数增长很快。我看到一些报道说,内蒙古的煤矿超过了有“煤海”之称的山西,那里发展这么快也可以理解了。

    有些指数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我觉得正常。比如西藏有两个指数的增长速度排在全国第一,一个是教育,一个是社会环境。其实资源就是价值,就是潜力,再加上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藏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西藏的人口少,但国家对西藏的教育投入很大,使得西藏的教育指数增长很快。

    还有人对上海的综合发展速度垫底感到很奇怪,其实也很正常,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很发达了,完全可以和巴黎、莫斯科、纽约媲美。你看日本、美国的经济近几年不都是微弱的增长甚至零增长吗?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哪个地区将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彭非:我在国外留学时,曾经在1988年和1994年各回来一次,当时觉得北京就像一个乡镇企业家,有钱但是很土。1997年我来北京定居,那时北京的建筑让我震惊。我的老师就说,高科技的发展需要很多技术资金的投入,这些建筑不需要什么投入就可以像雨后的蘑菇一样迅猛生长。如今更不用说了。再比如像郑州东部新区,成都、洛阳老城区的变化,都让我惊讶。中国变化这么快,我凭什么能做出预测呢?要我说,什么地方都有可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