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

夸大困难丧失就业动力
扫清障碍着眼长远目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廉串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2    [打印] [关闭]
    故事中三个主人公面对就业的心路历程是当前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缩影。虽然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共同问题是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感到渺茫,消极看待现实和自己的就业,这就是就业恐惧。

    对就业的恐惧有多种表现形式:首先是畏惧职场环境,比如姜敏,由于对职场人际关系的极端负面评价,让她感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因此产生了恐惧入职的心态;其次是缺乏就业动力,比如赵岳和左媛,他们认为找个工作不值得——薪水不能让自己满意,又破坏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因此要么考研,要么干脆当“啃老族”,在家待着;最后,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产生了对求职过程的恐惧,这样的学生通常不敢参加招聘会,不敢去面试,害怕见陌生人,从而导致就业失败。

    毋庸讳言,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过度的恐惧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首先是错失机会。很多大学生不就业,总希望能够等到一个好工作,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第一年不找工作,下一年就成了往届生,又要与新毕业的学生竞争,找工作的难度会更大。等来等去,错过了很多工作,到头来也只能后悔。

    其次是自信心的缺失。过度的恐惧只会让他们更加夸大眼前的困难,而这些困难一般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的,越期望去改变,就越会体验到自己能力的弱小,越来越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仅对职场失去信心,慢慢地对生活也感到失望。

    最后是心理障碍。长期过度的恐惧情绪,会让个人缺乏安全感,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出现就业恐惧呢?

    从学生个人层面看,对职场的无知是产生这种心理的关键,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则是导致就业恐惧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职场所以感到可怕,无法通过就业现实进入大学时的个人理想,难免让大学生感到失望。此时,如果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审视个人理想,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只是一味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埋怨学校,会让他们感到职场的发展是自己无法把控的,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当然就会感到害怕。

    从教育层面看,家庭和学校承担着引导学生的职责,家长对职场的片面理解,会给学生传递消极的心理信号,比如,姜敏的父亲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孩子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过分夸大了事实,而且以偏概全,就让孩子感到职场环境的可怕。而当前高校的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就业心理缺乏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无法及时校正学生从家庭和社会媒体得到的消极就业信息,如果学校也用就业难来告诫学生,他们当然会对就业感到恐惧。

    从社会层面看,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入职后都要从一线岗位做起,而他们的上司可能没有学历,这难免让他们感到委屈。同时,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涉及个人利益,因此它要比学校复杂得多,势必让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感到困难。

    由此可见,大学生本身的改变是解决其就业恐惧的核心。首先是明确并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树立远大的理想能够激发我们奋斗的动力,但是只能把理想作为奋斗的目标,不能混同于现实,更不能要求现实等同于理想。其次是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寻找一条能够通往自己理想目标的道路,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最后,转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每个人的就业和从业道路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关键是学会面对困难,从自身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抱怨现实,埋怨他人,因为这样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会让自己更加失望。此外,学校通过开展相应的就业服务,家长配以合理的引导帮助,社会创造一个良好就业的氛围,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就业恐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