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3日
星期

9%经济增长率一枝独秀

国家统计局局长解读2008中国经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3    [打印] [关闭]
    

    本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王磊)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最新数据,2008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四季度增长6.8%,增幅放缓。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非常不容易”,在先后经历了几场严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蔓延和持续、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等复杂严峻的局面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他坦言,国际金融危机是“最难之处”,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中国经济遭受的冲击迅速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从出口部门蔓延到其他部门,从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到内陆地区。不过,中国政府采取了科学、有力、及时的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保持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他认为,有4个“不容易”值得总结:

    第一,增长较快。尽管去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到6.8%,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平均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

    “中国9%的增长率,依然是一枝独秀。”马建堂说,“有人曾经做过计算,2008年,因为中国经济在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第二,价格回稳。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中国经济过热的苗头,中国物价上涨较快。2008年2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最高涨幅达到8.7%。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增加供给、调控需求、搞活流通、对中低收入者增加补贴等一系列措施。随着这些措施落实到位,以CPI为代表的物价上涨指数迅速回落。

    马建堂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几次物价上涨并实施调控:1985年~1986年,价格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1987年~1990年,价格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年~1997年,价格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用了52个月。而这一次,从2008年2月份的高值回落到5%以内,只用了6个月。

    第三,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比如,去年我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达到10570亿斤。

    马建堂说:“粮食丰收我们就会安定。金融危机再肆虐,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也能够保障。前几年有一种说法,谁来养活中国?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在这样困难的时候,能做到粮食的大丰收,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这也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此外,去年中部、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工业增长速度都快于东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克服经济困难的同时,区域结构在优化。节能减排中一个重要指标万元GDP能耗,2006年同比下降了1.79%,2007年同比下降了3.66%,2008年同比下降了4.21%。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克服困难、平稳增长的同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5%,实际增长8%。社会保障力度在加大,有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这5种保险基金的总收入13808亿元,增长27.7%。全国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最低工资水平都在提高。

    对于2009年中国经济,这位上任不久的统计局局长的看法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打破和消除。首先,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这些基本要素,在经济下行阶段恰恰能够形成“创新的温床”;第二,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大趋势,中国人民群众渴望过上好日子的强大需求,会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前进。第三,中国经济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有七八亿劳动力、2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进。庞大的需求和强有力的、日趋完善的供给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更重要的,中国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扩大需求、增加投资,调整结构、振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等一揽子措施,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困难只是暂时的。就像今天我们一出门碰到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它不会永远都是这样。”马建堂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朋友们,我对2009年的中国经济、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