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

“中国北方旅游第一村”的带头人

——记优秀退伍军人、毛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李锁
新华社记者 陈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1-25    [打印] [关闭]
    2000年全村人均收入1900元,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8年间,他带领乡亲们,把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中国北方旅游第一村”。

    他就是优秀复员军人,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李锁。

    1986年1月,在军营服役3年的优秀士兵李锁回到了毛家峪村,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使他忧心如焚。

    毛家峪村是个只有46户、168口人的小山村。村子四面环山,地处沟谷之中,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间小路通往山外。村民们在山坡下的地坎子里刨出一片片土地,种些豆子、玉米之类的杂粮,完全靠天吃饭。吃水要到4公里外的邻乡用驴驮运,全村清一色的土坯石头房。村民得病没钱医,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有的家庭穷得连买盐钱都没有。46户人家,竟然有12条“光棍”,7个帅小伙成了外村的上门女婿。村民们苦笑:若再这样下去几辈儿,村子恐怕要断子绝孙!

    为了给乡亲们脱贫致富起个带头作用,李锁四处筹措资金办起了“天津跃华瓶盖厂”和波尔山羊养殖场。几年下来,解决了村里40多人就业,每年效益20多万元。

    李锁虽然脱贫了。村里也有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但全村整体上依然没有脱贫。

    村民王义臣好不容易在外村说上了媳妇。喝定亲酒时,女方看到一贫如洗的穷山村,扭头就走。到手的媳妇吹了,王义臣心里很难受,李锁的心也像针扎了一样的痛!

    2000年11月,村民委员会、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李锁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立下军令状:“一家富了不叫富,全村富了才算富。我是党员,退伍军人,带领全村致富是我的职责。三年全村不能脱贫致富,我主动下台!”

    万事开头难。让村民们树立致富信心,首先要解决村民反映最大的行路难问题。村里出山的唯一土石路,下雨就是烂泥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1公里多的路,进出得1个小时。村民王义宝说:“出去卖柴鸡蛋换点钱,在路上就得碎半筐,你想想这路有多难走。”身为党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的李锁要带领民兵向道路开战。

    村民们听说要修路,情绪很高。可是一听说需要20多万元时,都傻了。对全村人来说,20多万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当时,集体经济是个空架子,没有一分钱。让村民集资,人均至少1000元,村民不愿拿,也拿不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村民大会上,李锁带头表示,捐款5万元,又动员经营企业的堂哥捐了5万元。村民们被感动了,有的把卖鸡蛋的5元、10元钱也捐了出来,终于凑足了修路的资金。

    “急活我先干、累活我抢干、险活我先干。”在修路中,李锁带领民兵突击队,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齐上阵,经过4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一条连通外边“世界”的柏油路终于建成。剪彩那天,全村村民敲起锣鼓,扭起秧歌,欢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路通了,李锁又马不停蹄地筹集资金,并垫资两万元,改造了村里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村民世代没有解决的吃水问题;整修了全村的道路,安装了路灯,彻底改变了村子脏、乱、差的局面,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修路、改水、整修街道三件事,不仅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也使村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

    而李锁经营的瓶盖厂、波尔山羊养殖场,因无暇管理损失严重,最后停办。

    “带领全村致富要有正确的思路,要有好的经营项目,要因地制宜。”李锁在支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毛家峪人祖祖辈辈种地谋生,汗珠子砸脚面,也难填饱肚子。李锁深知在这地处深山、耕地少的自然环境下,单靠农业难有出头之日,必须另开致富门。他带领村民尝试过养殖业等多种经营,但效果不太理想。

    那些日子,李锁寝食不安,满脑子想的就是致富路子。偶然机会,他听说本县下营镇常州村发展村办旅游致富的消息,心中为之一亮。心想,村里有万亩林场,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个天然大氧吧,非常适合发展山村休闲度假旅游。人家能够依托资源优势生出“金蛋”来,我们也能做到!

    李锁想让村民们办旅店、干旅游的想法一提出,就在村里炸开了锅。在庄稼人眼里,干旅游是不务正业。有的村民质疑:难道城里人都疯了,吃饱了撑的,到你这穷地方来扔钱?

    “大伙儿都出去参观啦,中午李锁管饭!”一天清晨,一阵吆喝声传遍了毛家峪村。为了让大伙儿更新观念、开拓眼界,李锁自费组织部分村民到常州村参观。常州村之行,果然让村民们开了眼界,改变了想法。

    景区建设,需要大笔资金。集体没钱,上哪儿去弄?李锁带头把家里的房产、有价证券、汽车拿出来担保,并保证:如果失败了不让集体负担一分钱;赚钱了,算大伙儿的。他说:“作为党支部书记,只要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自己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李锁先后贷了200多万元投入到景区建设中。

    这年“十一”,一向沉寂的小山村突然热闹起来,京、津、唐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开门红”。年底,全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达到4000元。村民们发展农家旅店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全村46户全部建起了农家旅店,全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综合收入350多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了1万元。

    毛家峪富了,但李锁并没有满足。他说:“造福群众永无止境,我要让乡亲们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于是,他又带领全村建设“中国北方旅游第一村”。

    毛家峪村在党支部书记李锁的带领下,小康更上一层楼。2008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实现了电脑电话家家有、银联POS户户通、民兵网络户户连、小楼别墅家家住。

    今年26岁的村办公室主任王贺誉,大学毕业后在天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安了家。看到家乡的变化,她拉着丈夫回到家,经营家庭旅游。

    村民李顺说:“我有一个哑巴儿子,要不是李书记带着我们搞旅游,恐怕全家到现在连吃饭还成问题呢!”现在,李顺每天用牛车拉客人到山里玩,老伴牵马供客人骑,老两口有不错的收入,哑巴儿子在村里负责捡拾垃圾做环保,村里给开工资,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李锁自豪地说:“原来那些外迁的村民这几年都回来了,现在好多地方大学生还到村里来创业呢,外来人口比本村人口还多!”

    李锁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他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毛家峪村也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民主政治建设示范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兴县富民先进村、巾帼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

    据新华社天津1月2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