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开支倒逼各国反思医学目的
陈凯先的答案令人耳目一新,只是这也并非他的发明。早在20世纪末,当时法国的总统密特朗曾邀请了75位诺贝尔奖得主,以“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为主题,会聚巴黎,并于会后发布了《巴黎宣言》。《宣言》中论及医生则如是定义。若追溯中国传统,则两千年前中国先哲就有“上工治未病”之论。
全球医疗危机源自哪里
何以旧事重提?理由有二:一,医学或已经走入歧途;二,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陈凯先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指出: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的必然。然而,更具根本性的变革则可能来自上述两个方面。
对于前者,最有力的根据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看病贵”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在被其折磨着。它也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人类痛苦,而在二十多年前就露出了严重的苗头。为此,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GOM(医学的目的)国际研究小组,四年后,该小组在研究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过去五年中,中国人就医疗改革进行了广泛激烈的讨论,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医疗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对于医疗供给本身增长的空间和合理性并没有过多的涉及。然而,这一问题并非无足轻重。如果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成真,那么其后果将更为可怕。陈凯先拿美国做例子说明其中的利害。
美国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国家。1980-1990年,医疗费用从GDP1.2%上升至11.5%。针对这一危机,克林顿政府曾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但1992-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还是翻了一番,2006年美国医疗费用已占GDP16.8%。按这一趋势,到2028年美国的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
这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却是无可回避的事实。比如,10年前没有冠状动脉支架。现在美国市场上冠状动脉支架的销售额每年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了。冠状动脉支架对于减少二次心肌梗死的风险,有效率可达80%~90%。但是,使用支架后6个月内,有10%~20%的冠状动脉会因为血凝重新狭窄。于是,又发明了带抗凝药的支架。自然,价格就更加昂贵了。
当然,中国的医保还刚刚起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都尚在扩面之时,虽然也有钱款捉襟见肘的困难,但和美国的阶段不同。不过,在专家看来,这不意味着中国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中国也在“普遍”之列,并不能无视前面的风险。
在历年的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都会提到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飞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俞祖彭曾在大会上表示,“现在中国个人年均医疗费用的支出已由1980年的14.51元上涨到512.5元,26年增加了30多倍!”这还是在有人得病不看的情况下。
医疗费用的飞快增长无可争议。卫生部前官员告诉记者,这也是当年公费医疗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医疗费用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不管埋单的是谁,其前景都是危险的。
必须改革医学目的
危机的根源来自何方?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是医学目的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时,尤其为此”。前者属于人们盲目的自大,而后者则是由于食利的贪婪。
有评论指出,在20世纪,很多传染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类的预期寿命增加了40岁,在这一光环下,人们盲目认为现代医学等同于健康保障。但实际上在1950年后,人类的预期寿命没有明显增长。霍乱、伤寒、肺结核、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传染疾病的死亡率,在它们的病原体被确定之前就已经显著下降,这主要归功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药物以及疫苗的贡献仅占8%。
当医疗成为巨大的产业后,其旧有的为健康的目的则逐渐让位于为利润。中国的老百姓对此有切肤之痛,但是学界系统研究却少之又少。
陈凯先认同GOM的观点,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
此论的另一个注脚是,日前在三亚落幕的“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总编座谈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如果看不起病仍属经济问题的话,看不好病则纯粹是技术问题。在陈凯先看来,以征服诸如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病(NCD)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流产,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的反思。
一项对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1岁以上人群,美国)结果表明,对于NCD的发生而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作用远大于生物学因素。以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包括遗传在内的人的生物学因素分别为25%、29%、21%;而生活方式和行为则占54%、25%、50%;环境因素则分别占9%、24%、22%。
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更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来说,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60%),环境因素次之(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服务条件占8%。著名的医学家、社会学家诺勒期说:“99%的人生下来就是健康的,但由于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不良习惯使人生病,不良习惯给人带来极大的危害。”
健康生活方式新起点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开始转向。他们更早地意识到,生活方式病的发生与发展,非一般传统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所能控制和预防,只有从人们的行为着手,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危险因素,进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标。国内不少学者都提到“新起点”项目,以为可做中国效仿的楷模。
“新起点”(NEWSTART)项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威玛研究所于1997年创立的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项目。这一项目已被世界知名的生活方式医学权威认证为一项非常成功的项目。
NEWSTART是8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们拼写在一起正好又是“新起点”的意思。它代表威玛研究所所倡导的健康哲学中至关重要的八个要素——营养(Nutrition)、锻炼(Exercise)、水(Water)、阳光(Sunlight)、节制(Tenperance)、空气(Air)、休息(Rest)和信念(Trust)。这8个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经过那里医生的指导,被病人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经过坚持实践,健康状况就会明显改善。
其中,“营养”的原则要求是均衡营养,吃多种谷物,吃粗粮,吃新鲜水果,多吃蔬菜,少油低盐无糖,控制主食量。“锻炼”的原则是坚持适宜运动,每天至少走路2~3公里。“水”的原则是每天要喝足够的水,喝清洁的水,利用冷热水来治疗某些不适。“阳光”的原则是多在户外活动,接受自然阳光的照射(防止暴晒)。“节制”的原则是节制欲望,节制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饮酒。“空气”的原则是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休息”的原则是劳逸结合,有良好的休息习惯和有规律的睡眠。“信念”的原则是相信科学的指导,建立信心,保持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平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