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

灾区的春节不光有欢笑

本报记者 张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04    [打印] [关闭]
    堆满嘴角的欢笑、备受关怀的温暖,还有团聚——如果可以设计,这将是最好的春节。但尽管满怀祝福,我也很难相信,在经历过地震的灾区,人们的春节只有媒体上呈现出的这番景象。

    有些消息从四处传来。一个小伙子在除夕那天试图自杀,但被救了下来,这个春节,他躺在医院里。地震夺走他的娇妻爱子,带给他困顿的生活。在这两者的夹攻中,新年来了。

    有些人住进了新房,但多数人还在板房里艰难捱着。有些人亲人团聚,而另一些人,他们的亲人却再也回不来了。空气里弥漫着纸钱焚烧的气味,那种气味可以被解读为哀悼、思念、伤痛,但很难被理解为欢乐。

    我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2004年春节,在河南省大平煤矿,死于矿难的矿工家里冷清萧条,一家人端着饺子难以下咽,还没成人的儿子站在父亲的新坟前强忍着,随着肩膀剧烈抽动,眼泪吧嗒吧嗒掉到地上。

    “过年的确是一道坎,心理上有问题很难翻过去。”记者党青从灾区捎回这样一句话。房倒屋塌、满眼离别的地方,春节当然是告别过去、迎接新生的契机,但这契机一定不只是充满欢笑,还有伤感。原本是团聚的节日,难免勾起离别的悲痛。惟有悲痛,才更真实。

    我们当然盼望,祥和、快乐,能成为这个春节以及以后每个春节的主题。我们也相信,这个国家从政府的最高层,到最普通的民众,都在为了这个春节能够更加祥和欢乐而费尽心思。我们更相信,这些努力不会白费,价值深远,给不幸者送去抚慰和鼓励,是一个国家共同扶助着走出灾难的重要方式。

    事实上,灾区的春节确实有欢笑,这是在自身的努力和外界帮助下赢得的欢笑。我们不介意这种欢乐的气氛透过电视让更多人看到,感染更多人。但是,这个春节,灾区并不只有笑容,也不只需要笑容。另一种情绪,尽管看上去不那么正面和美好,也不应该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和遮蔽。

    那种情绪就是悲伤。过惯了热闹喜庆的春节,我们似乎对任何与之相违的情绪充满抵触甚至排斥。仅仅呈现灾区春节欢乐的一面,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心愿可以理解,但事与愿违,世事往往不因为春节来临而变得和美,相反,浓厚的节日气氛,更容易勾起美好的回忆,冲击现实的酸楚。

    问题是,就算悲伤,又有什么可回避的?

    悲伤并不可怕,思念也并不消极。人们往往通过悲伤而获得力量,通过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燃起对未来的信心。这个国家从来不是通过逃避站起来的,它习惯直视苦难,战胜悲伤,而不是将其掩盖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春节正是这样的一个时候。人们倾尽思念之情,适当的伤感,可以化解创伤。人们对失去的一切进行集体悼念,正是维系家园感情的纽带,也是告别过去的最好方式。这样的春节即使并不快乐,也富有意义。

    正如我们看到的,悲伤没有使笑容消失,在告别旧日子的同时,新生活已经开始。笑容和泪水夹杂的灾区春节,才是真实的,才是我们应该看到,也愿意看到的。

    春节刚过,灾区年味想必也还没散去。远方的我们希望,不但能分享他们的欢乐,也分担他们的悲伤。

    我们为那里的每一个笑容感到欣慰,而当他们流下泪水,我们也能真切地体味他们的伤痛,并让他们知道,哭或者笑,我们都是一起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