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家门口就业”蔚然成风
在这个县城每年最热闹的招聘会上,郑英浩发现很难听到外乡口音。两万多人在拥挤的广场上缓缓流动,无论是招聘者还是求职者,基本都以本地方言对答,偶尔听到几句普通话,也带着明显的当地口音。
这是2月3日,山东省平度市政府主办的2009年春季人力资源供求洽谈会,“自给自足”是它的主要特点。到场招聘的200多家企业,都在平度所辖的33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或开发区、科技园注册投资,而两万多名应聘者也绝大多数出自当地。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翻阅了大量的求职人员登记表,发现即使一些前来求职的大学生,也是平度生源。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原本在平度一家企业上班的郑英浩失业了。不过他说,全家都在这里,自己还是想在本地谋职,没有外出的打算。
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的平度是山东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市委书记王中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占大多数、农村面积占大多数”的县市。金融危机的寒流也从这里刮过,王中说,平度的投资、出口等都受到一定影响,2008年10月以后的出口出现负增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近80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月3日人力资源供求洽谈会是该市2009年春节之后的第一场大型活动,这一天也是农历正月初九,赶“平度大集”的日子。用平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它就是一场“人力资源大集”。为了动员企业拿出就业岗位,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鼓励企业“能不关门就不关门、能不减产就不减产、能不裁员就不裁员”。
最终,200多家企业在现场发布了5500多个用人岗位,大都是机械工、车工等技术类岗位,比较适合职校毕业生或农民,而这也是求职者的主流。
站在摊位旁,青岛同辉云宇汽车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刘海兵手里一会儿就握着厚厚一沓求职人员登记表。这家中韩合资企业地处十几公里外的平度市香店街道办事处,招聘经理助理、机械工程师、电焊工等。刘海兵让求职者回去“听电话”,承诺当天就会筛选出候选人,第二天就举行面试。一些电焊工甚至不用填写登记表,届时可直接去公司参加面试,“当场焊一下,就知道你的本事”,他对记者解释。
临近中午,招聘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请自到”的企业,青岛宏艺成服装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它并不在事先公布的企业名单里。匆匆赶来的该公司企管部部长闫和平,因为没有来得及预约摊位,就和同事到场散发了一批招聘启事。他对记者说:“年前虽然就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大家都没去找工作。现在过完年,看到工厂的开工率不高,人们就都活动起来了。”
宏艺成服装公司地处平度市南村镇,是一家生产出口中低端服装的企业,2008年年初一度面临困境。但金融危机爆发后,这家企业反而挺过了困难期,2008年年底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2009年8月。“有订单,我们就有信心,也觉得应该尽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闫和平说,宏艺成今年计划增加一个新车间,可吸纳300~500名缝纫工和包装工,招聘时也侧重面向南村镇周边地区,因为这样可使员工队伍相对稳定。在附近乡村,公司每5天张贴一次启事,还通过短信广告、农村广播等方式发布需求信息,并安排专车接送村民到工厂参观。
平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主席马山刚说,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的情况在这里十分普遍。平度到广东、浙江等主要打工者流入地的人数很少,所谓“外出”,也大都是在青岛及其所辖的平度、莱西、即墨等几个胶东半岛的城市实现就业。据他估计,本地企业85%以上的员工都是当地人。
“老百姓有一笔账:宁可在家挣1000(元),不到外面挣1500(元)。”平度一位居民说。这种心态的背后,是当地能够提供较为丰富的岗位。据平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玉明介绍,去年这里举办人力资源洽谈会活动96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52人。今年,市政府还将连续推出系列就业服务,如针对农民工的“春风行动”、针对有创业意愿人员的“创业服务行动”、针对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的“毕业生专项服务行动”等。
由于“家门口就业”蔚然成风,平度市人力资源市场几年前还是每月办一次招聘会,后来逐渐改为每月两次、每周一次。从2009年开始,又改为每周两次。
本报平度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