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
根据不同人群特点 开展分类服务 开辟新的途径

深圳团组织打特色牌服务青年创业

本报记者 刘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04    [打印] [关闭]
    在深圳,作为城市人口主体的青年人大致分为外来青工、本地青年、大学生等精英青年三个主要群体。就业和创业,一直是青年关心的热点。

    “如何帮助青年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如何以创业带动就业,始终是深圳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团深圳市委书记刘燕说。近年来,深圳团组织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特点,采取分类服务的方式,开展了特色创业行动,努力使深圳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创业之都”。

    外来青工:提高技能,以就业促创业

    离深圳市中心不远的一条马路上,一家大型美容美发店的招牌很醒目,这里人气兴旺、生意红火。今年已经开了几家分店的老板付颖最近出版了一本书,详细记录了她创办美容企业的成功经验。

    “开业第一天,来了很多客人,我才发现毛巾根本不够用。原来我是按照一个客人用1条毛巾计算,而事实上,一个客人要用3条毛巾。”初次创业时连毛巾都计算不清楚的她,在经历过几次创业失败后,不由得陷入迷茫。

    一个偶然机会,她看到了团市委青年创业计划中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项目,其中的免费培训、优良师资吸引了她。“都是经常在报纸和电视上见到的老师,培训项目也很实用。”她马上报了名。

    “以前创业,我认为像我这样一个本科生,当个美发店老板还不容易。接手之后才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SYB’培训班中,我学会了制订创业计划,接受了市场定位、员工组织、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培训,再次开店时,这些知识全派上了用场。”创业成功的她,又撰写了一份实用的可持续计划书,再次获得培训班专家的好评。

    从陕西来到深圳务工的黄虹,在企业转移生产基地后下了岗。经人指点,他在景田片区开了一家电器维修部。创业之初,维修部连续几个星期都没人光顾。

    “我在店里闲坐着,连一个电话都没有。”当时,他白天开店,晚上就到深圳创业培训班参加学习。课堂上,他向老师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实际困难,询问该怎么办。

    “创业必须度过前一两年的困难期,等过了两年后就好起来了。”培训班老师还告诉他,深圳市政府推出了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经过申请,黄虹有幸成为福田区第一个享受工商税务减免的个体工商户。“别小看这个政策,创业之初,哪怕能节省一块钱都是好的。”通过在培训班学习,黄虹了解了国家的很多相关优惠政策。现在,他的小店已有很不错的收入了。

    黄虹、付颖的故事是深圳400多万外来青工的一个缩影。针对这一群体,深圳团组织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了大量就业创业行动。

    每年,团市委都会举办各类“青工技能大比武”、“青年岗位能手”评比等活动,鼓励外来青工立足本职岗位,提高就业创业技能,以就业促进创业。2008年以来,团市委又开展了“青工爱企业、企业爱青工”活动,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渡过难关,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此外,深圳团组织还通过开展创业大讲堂巡回讲演、设立青年创业基金、组建“青年创业街”等,扶持有志青工自主创业,仅龙岗区就有3000多名青工成功创业,成为各类小企业主、个体户等。

    本地青年:自主创业闯新路

    “我想我会永远记住2007年9月11日到21日那10天,因为团组织,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圳市联兴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玉强这样说。

    就在那10天,叶玉强参加了“创办你的企业(SYB)”专业培训,和授课教师、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教授交上了朋友。

    当初,刚刚开讲的“SYB”课程响应者很少,基层团干部干脆锁定本地青年,将这些“目标受众”拉来听课。

    被“生拉硬拽”到课堂的叶玉强,听了一次课,就完全被吸引了。名师的讲授和分析,让他认识到“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

    叶玉强是深圳本地青年,靠着父辈创下的家业和集体的高额分红,过上了出有车、住有房的生活,被人们称为“不读书、不做工、不经商、不务农”的“四不青年”。参加培训后,叶玉强迷上了书,3个月看的书比以前3年都多。他又遍访名师,到处听课、听讲座。

    半年后,叶玉强的第一家餐饮企业在深圳宝安创办起来。团组织又组织他和一些深圳企业家赴浙江考察,他的人际交往圈从原来的一帮吃喝玩乐朋友全部变成了注重管理之道的企业老总,他的餐饮公司也借鉴了很多成功的运作办法。

    通过这种前端是创业辅导,对创业青年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后端是创业服务,对创业青年开展政策、资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扶持的培训方式,近两年在宝安已经培养了1000多名像叶玉强这样具备初级创业能力的本地青年。

    在龙岗区,已经有700多名本地青年成功创办了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经济实体,涉及建筑、零售、教育等30多个行业,造就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一大批青年企业家成为深圳青年自主创业典型。

    而整个深圳市,2007年开始面向20万本地青年开展自主创业行动,通过举办“创业大讲堂”、创办你的企业(SYB)专业培训等形式,当年就有2.27万名青年从中受益。

    大学生:社会实践打牢就业创业基础

    这个寒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黄科龙的身份很特别,作为深圳市南山区龙联社区工作站的站长助理,他在桃源街道办事处所属的龙联社区忙碌的身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到放学时间,这里的“四点半学校”就开学了。放学回家的小朋友陆续到达社区专有的图书室,辖区内离退休老人组成的义务讲师团就成了孩子们的贴心老师。

    今年春节前,大学生站长助理还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新年新梦想”老少畅谈会,老人和孩子在这里畅谈过去一年的快乐时光。

    3年来,桃源街道团工委依托辖区高校,连续组织了7批280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站挂职担任站长助理。此后,这一做法在整个南山区得到推广,目前已有3所高校的1483名在校大学生党团员到南山区98个社区参与此项活动。

    梅园社区“阳光驿站”为社区里贫困家庭的孩子免费补课,开设了“阳光课堂”,东昌中学的老师也义务为这些学生上课。“阳光课堂”的蒋仁静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经梅园社区“阳光驿站”牵线搭桥,康华公司党支部与蒋仁静同学结对助学。2008年7月,蒋仁静以541分的好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8月9日,蒋仁静回到“阳光课堂”为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讲了她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

    大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锻炼了才干,增长了社会阅历。一名同学在自发创建的“大学生挂职街道”博客群中写道:“高校与社区建立的这种‘互助双赢’关系,不仅促进了街道工作,还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际上,这只是深圳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实践创业行动的做法之一。连续6年来,深圳团组织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开展“走进社会大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累计组织3万多名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体验市场竞争。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打牢了就业创业基础,也更合理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为深圳约6万名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解决办法。

    本报深圳2月3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