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
星期
一分难倒英雄汉,外地生被迫剑走偏锋

留沪门槛高了 加分生意火了

本报记者 周凯 实习生 祁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05    [打印] [关闭]

    为一纸上海户口

    “消得人憔悴”

    这个寒假,华东政法大学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洪江旭回到家乡昆明的银行实习,发现那里的工作待遇不比上海差,原来一心想留在上海的他决定“上海、昆明两边都准备”,“我想进上海本地的国内银行,但这些银行大多把上海户口作为招聘条件,而外资银行又因为金融危机不景气,留在上海太难了。”

    洪江旭已经留意到,早在去年12月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发布了《关于做好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本市户籍受理办法》,这比往年提前了两个多月。

    不过仔细看后,洪江旭发现“和往年差别不大,办户口还是比较难”。为了毕业后能顺利留沪,大学期间,洪江旭参加了计算机等考试,为留沪加分做了很多努力,但现在感觉“基本上是无用功了”。

    而上海理工大学的研三学生方华(化名)则还在做最后的努力。方华的学习成绩不错,按照去年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计算了一下,已经有了69分,距离去年的“标准分”只差2分。虽然今年的评分办法和“标准分”都没有公布,但根据预测大约是72分,因此如何再拿到3分,就是方华这几个月最重要的事情了。而他打听到的消息是,通过专门经营加分生意的公司是比较好的捷径。

    从2004年起,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开始实行“评分制”,“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学生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则办理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上海市政府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调控要求确定。

    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有关部门就没有公开过“标准分”究竟是多少,外地生源的应届毕业生在申请后只能知道自己是否通过,所以在很多应届生聚集的网络论坛上,询问标准分是多少的帖子非常多,大家也只能根据“多少分通过了”、“多少分没通过”来猜测标准分。据了解,2007年的标准分为70分,2008年的标准分为71分。一个标准分,让很多在上海读书的外地生源学生“为伊消得人憔悴”。

    户口和居住证的区别

    大学生们早研究透了

    虽然上海一直在大力推行居住证,而且宣称“享受与上海市民完全同等的待遇”,但大学生们早就把户口和居住证的区别研究透了,大到享受“四金”的不同,小到能不能在上海办理护照、办理婚姻登记,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归属感”。

    网络上一篇题为《上海居住证,看上去很美》的帖子就讲述了一个外地本科生办理上海居住证时遭遇的困惑,被其称为“噩梦初上”。

    2008年9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进行了《上海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留沪后生存状况》调研,以复旦、同济两校为例,对毕业1至5年的外地生源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外地生源毕业生认为自己和本地人最大的差异因学历不同有着区别——本科生认为差异最大的前三个因素是户口、房子、社会关系,而研究生则认为差异最大体现在房子、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及其他。

    调研项目的负责人、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王伟来自湖北,他从本科起就在上海读书,到2010年毕业,“六七年的时间,我们积累的资源都在上海”。他认为外地生源的大学生想留在上海发展的愿望是正常的,而和长期发展息息相关的留沪户口问题“肯定很受关注”。

    方华平时就很关注关于户口的最新政策和新闻,今年1月初的一则新闻就让他空欢喜了一场,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中提到各地城市要取消毕业生落户限制,但方华仔细一看,原来是“直辖市以外的城市”。

    不过,方华也看到了一个“利好”新闻。1月17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上海将在2月底前出台有关人才居住证如何转为上海户籍的实施意见。韩正透露,这个实施意见,会有几个核心内容,比如要转为上海户籍,需要在上海居住若干年,在上海参加社会保险,并且依法纳税,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称等。

    但对方华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加上3分,“居住证转户籍应该是趋势吧,但估计条件会比较苛刻。而且这个政策一实行,那么直接获取户口的可能性将变小。甚至连刚毕业的博士生也只能拿居住证,而不是申报户口了。”

    评分办法苦了学生

    火了加分生意

    方华仔细研究了往年的评分办法,发现能“操作”的就是“专利加分”了。根据2008年的“评分办法”,有科研创新可以加1~5分,其中拥有发明专利证书,可以加5分;拥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或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可以加3分;已申请发明专利并拥有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的也可以加1分。

    之所以觉得可以“操作”,是因为方华在网上看到有不少可以为非上海生源应届生申请专利加分的帖子,其中对当年毕业的学生可以办理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也就是加1分,而对还有一年以上毕业的学生,可以办理专利证书,即加3~5分。

    记者在松江大学城论坛上就看到一个这样的帖子,帖子声称“3天左右可以拿到发明专利受理通知书,可以根据你的专业申请专利”,而且服务非常“周到”,可以提供“全程申请办理,从表格填写、书面材料准备、申请拿通知书,甚至包括文字整理,提交材料后,当周就可以拿到受理通知书,如果加急,当天就可以拿到”,而即使应届毕业生想不出可以用于专利申请的点子,还可以提供专利挂名,“一个专利可以让2~3个人挂名,采用最快的办法办理,同样可以加分,任何专业都可以”,联系人唐先生称,“已经为多位交大、东华、同济的毕业生同学办好专利,都顺利加分落户”。

    记者又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的名义通过QQ向另一家声称可以办理专利证书的“公司”进行咨询。对方表示可以办专利证书,价钱是一分1000元,两周左右可以办理下来,交易方式通过支付宝,但记者询问了几次公司地址,对方都没有回答。对方还建议再去学校“搞个荣誉”,“分数差不多就够了”。

    虽然也担心有可能会上当受骗,但方华觉得如果真能花上几千元钱加上3分还是很值得的,“虽然户籍改革是个趋势,但对我来说,还太遥远,只要能拿到户口,即使花点钱,老爸老妈还是会支持的。”

    记者还在网上查到另一家“专业办理应届生上海户口”的公司,其表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2009年全日制211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只需在其网页上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公司将在3天内进行评估,并答复是否能提供办理入沪服务,在确定可以提供入沪服务后,将在一周时间内约见本人进行详谈,并针对每个应届生不同的情况制定详尽的入沪安排。这家公司还表示,有“3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并“拥有广泛的入沪的人脉关系网”,还承诺,办理落户的非上海生源应届生全部确保入沪成功后再收取费用,甚至已经开始提供2010年应届生上海户籍预约办理。

    为了多加几分

老师和学生想尽办法

    为了能够给自己加上几分,不少老师和学生也都想尽办法。毕业于上海某高校的孙丽(化名)告诉记者,她在本科毕业时本来可以获得市级“优秀毕业生”的,但辅导员却“建议”她把这个机会让给另外一个同学,“因为我保研了,而那个同学是外地的,获得‘优秀毕业生’可以加5分,就能拿到上海户口了。”虽然有点不情愿,但为了同学能留沪,孙丽还是放弃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荣誉。

    此外,由于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等全国性比赛获奖也可以加分,比如获得“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可以加10分,一些学生也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关系挂在参赛队伍名下,一旦获奖,就可以获得加分。

    “很多学校为了给学生留沪多加分,成绩都评成一等。专利加分成了很功利的东西,是个人就想办法弄个专利。现在外面不少专利代理公司可以花钱给学生办理专利申请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评分标准中3分的加分成了可以买到的东西。如果现在的政策不动,我估计将来每个申请户口的学生都有专利在手了。”上海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士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