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98.7%的农牧民拥有私宅
然而,1950年西藏100万人口中没有住房的人口达90万人。有关史料表明,旧西藏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及房产。
“民主改革时,我们一家5口人,分到9间房子,从此,我们这些世代生活在牛棚马圈里的人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年逾六十的尼玛说,但那时当地的房子大多是茅草房子,条件很差,每逢下雨到处漏雨。
让尼玛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他住上了自己的别墅:三层框架结构的楼房、铝合金门窗、装有沼气灶的厨房餐厅、精致藏式家具装点的藏式客房、摆设沙发和汉式家具的汉式客厅,一家5口14间房子。
作为普通农民,改革开放后,尼玛种植蔬菜,以后又用家庭积累购置工程机械,买了两台装载机,家庭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尼玛说,目前,他所在的加丁嘎村51户中有45户盖了新房。
为了改善西藏农牧民居住条件,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特别是2006年以后,西藏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援藏资金,大力实施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自治区向每户安居工程建设户补助1万元至2.5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此外,各地市县也在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
从2006年至今,西藏累计有17万户、86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说,2008年西藏安排了6.8亿元,解决了5.78万户农牧民的安居问题,又有31.2万农牧民搬进了安全适用的住房。西藏将通过两年的努力,让所有农牧民都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
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岗德林村村民强桑家的房子宽敞明亮,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300多平方米。
“旧西藏贵族的房子也没有我们住的房子这么漂亮。”强桑说,政府给我们修建的房子是按照我们藏式建筑风格建设,我感觉很亲切。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实施的农牧民安居工程,结合西藏特点和特色,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建设了一大批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住房,不仅让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而且使安居工程成为西藏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据自治区发改委和自治区统计局介绍,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的安居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住房条件,农牧民群众人均居住面积比过去增加20%到30%。
“过去我们住上面,牲畜‘住’下面,到了夏天,客厅里苍蝇乱飞、臭气熏天。”桑日县绒乡70多岁的老阿妈次仁玉珍说。在安居工程实施之前,西藏农区人畜混居的现象比较普遍。安居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变了农牧民的住房条件和住房卫生状况。
次仁玉珍高兴地说:“现在,我们一家6口人住在新房子里,再也看不到屋子里苍蝇乱飞,闻不到臭气了。”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普琼说:“‘十一五’后两年,西藏计划安排投资80亿元,加快实施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信等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2009年解决25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完成5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到2010年,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使20万户农牧民用上沼气能源,基本实现乡乡通邮、通光缆,村村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