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9日
星期

多元包容 新老“莞人”和谐融洽

——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新华社记者 陈冀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09    [打印] [关闭]
    “东莞变得越来越漂亮了!”

    在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金奖”等37项省部级的各种荣誉后,最近,东莞又获得了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

    改革开放的30年,东莞生产总值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以占全国0.02%的土地、0.5%的常住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储蓄存款。东莞从一个昔日香飘四季的农业县跃变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制造业名城。

    在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后,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是快速发展的东莞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我们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东莞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实事工程,还是改善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东莞市市委书记刘志庚说。

    早在1999年,东莞市就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揭开了创建的序幕。近年来,东莞确立了“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创建理念,形成了文明创建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东莞市委市政府认为,创建文明城市,必须选准切入点,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使创建过程成为解决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成为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整体提高的过程,成为造福百姓的过程。

    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年内实现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的目标。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实现“社会治安更加明显好转”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随后,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强决心、铁手腕、硬措施狠抓社会治安整治行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从43%提高至87%以上。

    新东莞人500多万,流动人口1000多万,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东莞,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让新老“莞人”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难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

    经过广泛的社会讨论,东莞决定将“新莞人”作为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正式称谓,随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新莞人参加工伤保险,安排47万多新莞人子女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选举一批新莞人担任党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实事使广大新莞人在经济上更有实惠,在政治上更有地位,在情感上更有归属。

    近年来,通过“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现代”(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三立”(立德、立志、立业)、“三业”(学业、敬业、创业)、“三树”(树正确就业观、树健康生活方式、树文明行为习惯)等现代公民教育行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通过建设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形成了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营造出“天天有舞会、周周有晚会、月月有比赛、处处有讲座(展览)”的浓烈文化氛围。

    创建无止境。1月21日,东莞市在喜获“全国文明城市”致市民朋友的公开信中表示:“我们特别注意到在全国文明城市初选名单公示期间,一些市民和朋友通过各种方式给我市的创建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东莞市委市政府表示,将立足长远、把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今后的日常之举,努力将东莞建设成为多元包容城乡一体的文明城市。

    新华社广州2月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