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计划为大学生就业送一程
促成邹宁顺利签约的是团北京市委在春节前夕启动的首都大学生见习计划。翔达酒店作为见习计划的试点单位,寒假前公开招募实习大学生。招募消息一见报,就有将近200人报名。经过面试,20名首都大学生成为见习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工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高校。
邹宁作为其中一员,春节前后将近20天里在酒店的各个部门轮岗工作,包括大厅、餐厅、客房等岗位,学习内容从洗杯子、擦地、做床,到迎宾、餐厅管理都有。邹宁说:“我是学旅游管理的,这个职业非常需要有基层的工作经验,所以我对每项工作都特别看重,努力去学习、了解酒店的实际管理。”
和邹宁一起到酒店见习的大学生专业不同,但大家做好每件事情的认真态度是相同的。酒店总经理崔山山说:“这些大学生让我们挺佩服的,他们非常敬业。”
北京物资学院法律专业的胡男一开始被分在餐饮部,从事传菜工作。“别看工作简单,里面的学问还挺大。”胡男对记者说,就拿擦玻璃杯来说,也要讲求方法。需先用纸将水渍擦干,然后换纱布擦,最后用一种类似棉的布擦拭。“要保证客人在灯光下看不到水印。”胡男觉得,十多天的实践虽然辛苦,但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的适应力也增强了。
学法律的李生梅是北京工商大学大四学生,在见习结束后也与酒店签订了就业意向。她对记者说自己通过岗位见习,对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餐饮部轮岗时,一位大师傅说,干什么事都像滚雪球一样,先有一个小球,然后有一条长长的道,最后才能滚成大雪球。确实,通过实习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做下去才有收获。”
见习结束后,酒店非常满意这批大学生的表现,与4名大四学生签订就业协议,还给20名见习生发放了见习补助。见习生们也都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并就酒店管理提出十来条改进意见。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王贵对记者说,自己是在北京的酒店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假期,这里的人和环境都是温暖的,会让自己终身难忘。他把自己翻译的国外一篇关于酒店管理的文章送给了崔山山总经理,作为自己的感谢。
2008年年底,团北京市委启动了首都大学生见习计划,着手创建两类见习基地。第一类为团市委有关部门及区县、高校团委直接联系北京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共征集了152家见习基地、1580个见习岗位,直接服务于首都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非应届毕业生)。截至今年2月9日,首批见习基地大部分已与高校对接完毕,90%的大学生已经有了上岗见习意向。
另一类见习基地则是由团中央建立,团北京市委属地负责的,目前已征集260家、6300个岗位,服务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
目前,北京共青团创业见习基地总数已达400余家,岗位数达7000余个。团北京市委力争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500家见习基地,提供1万个见习岗位,服务于在校大学生(非应届毕业生)、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五类人群。
为保证见习人员的基本权益,团市委协调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在见习期间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月发放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为见习人员食宿提供便利。
“国外有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创业成功的人90%有就业的经历,所以在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我们会多为他们提供各种接触社会和用人企业的机会。如今,见习计划已经见到了成效。”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沈千帆说,除了见习计划,团北京市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还有许多实在的做法,比如创办“青檬创业夜校”,建立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