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3日
星期
江西省两会召开前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畅谈网络教育

让健康的互联网“网”住青少年

本报记者 李菁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13    [打印] [关闭]
    “我初一时成绩在班上是第一二名,但初二以后我喜欢上网,把网络游戏当做自己倾诉的对象,在网络游戏中我可以释放自己的委屈。如果当时有人关心我就好了。”

    “不犯错误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误才是做人的原则。我希望给犯错误的孩子多一点理解和包容,我只想我父母来看我一眼。”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胡丹读的几封“大墙”内的来信,让很多人的眼睛湿润了。

    2月10日,江西省“两会”召开前一天,团江西省委、江西省综治委预防办共同召开了江西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青少年与网络教育新闻访谈会。当着来自南昌大学附中和南昌师范附小30多名学生的面,即将参加江西省“两会”的人大代表胡丹、曲歌,政协委员邓文定等人,共同在《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与管理》的建议案、提案上郑重签下了姓名。

    从去年9月开始,团江西省委围绕青少年与网络教育这一主题,组织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赣州、新余、南昌等地以及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1000余名青少年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发放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调查问卷2800份,收到广大青少年写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书信600余封,同时依托中国江西新闻网,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专题博客,多方面倾听青少年的意愿呼声,不断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参加“面对面”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听到孩子们渴望倾诉、关爱与理解的呼声,深深地被震撼了。全程参加了面对面活动的胡丹对记者说,通过参加这次面对面活动,她深刻感受到,“家庭爱的缺失、教育的缺陷和自身法律上的无知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深层次原因,而迷恋网络和网络不良信息成为直接或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为此,她强烈呼吁全社会和学校、家长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言弃、不放弃,用心灵关爱去感化、教育每一个孩子。而这,也是她和其他1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与管理”建议案的缘由之一。

    和胡丹一起全程参加了面对面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一致决定,根据3个月来的调研成果写成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教育与管理》一文,将分别以建议案、提案形式提交2月11日开始的江西省人大和政协两会。

    在这份倾注了2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心血的建议案中,列举了低龄化的网络犯罪、恶俗刺激性游戏、非正常的网恋以及网络色情、暴力、赌博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心理健康、学习秩序、生活目标、行为方式等方面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及其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网上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污染,给青少年带来道德意识的弱化和价值观冲突与迷失;网上的虚拟交往,容易造成青少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引发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形成“人——机”交往的偏执关系和“数字化”的人格障碍;网络具有高度的隐秘性,一方面容易诱发青少年的破坏欲望,另一方面也会引发青少年的个人安全和情感问题;上网时间过多,可能使青少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因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有的中小学学生为上网而夜不归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文中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认识方面,当众多青少年以各种真假莫辨的身份穿梭于网络之中时,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却游离于网络之外,缺乏必要的网络素养,不懂得如何正确面对和利用好互联网教育好孩子。

    调研结果显示,78.1%的教师和67.5%的家长明确表示,反对中小学学生去网吧;而上网地点的排序,中小学学生将网吧位居第二位,未管所的未成年服刑人员将网吧排在第一位。而目前网吧的管理明显滞后: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依然严重,非法网吧大都设在城乡接合带,门面隐蔽,不挂牌;违规经营依然严重,不张贴未成年人限时规定,不登记用户资料,允许未成年人随意进入,通宵开放。多数网吧环境依然恶劣,空气混浊,条件极差,消防安全隐患很大。

    从青少年自身来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危险期”和“关键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认知能力有限,自控能力欠缺,一旦上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青少年染上网瘾的重要原因。教育体制导致的应试教育使得青少年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孩子学习压力加大,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在家庭环境上,青少年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加上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在社会环境上,社会上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较为单一,现有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在节假日对学生都是封闭的,有些适合青少年的活动公共场所收费又过高,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孩子业余时间走进网吧、游戏厅、舞厅等本不应涉足的娱乐场所。

    代表、委员们呼吁,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将网络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定学分定课时纳入学校授课计划;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文明的基础上,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在课余、周末或假期一律向学生开放,对于寄宿制学校要建设校园网吧。对经常进出网吧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政府应加快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网络知识,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正确上网。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网络教育。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