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运动正受困于极端奥林匹克主义
“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奥运会,经济利益取决于运动员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体育运动的成绩。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运动员甚至会为夺得最佳运动成绩而不择手段,这就是极端奥林匹克主义。”克劳德语气沉重地说,“奥运会已经变得成绩至上、金钱至上,很少再有人去关注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所追求的社会价值。其后果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青少年很早就被迫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身心健康受到摧残。视好成绩为唯一目标的运动员几乎沦为运动机器。奥林匹克精神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已经难以体现,青少年与奥林匹克的关系蜕变为对明星人物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
近20多年的商业化运作,使奥运会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经营最成功的体育盛会之一,但过度甚至残酷的训练方式、兴奋剂的滥用、部分明星运动员个人生活的腐化糜烂等难题也成为奥运会挥之不去的噩梦。
“极端奥林匹克主义不仅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也影响着数以亿计的普通青年人。”克劳德表示,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技体育运动的青年人日趋减少,因为在高度商业化的竞技体育面前,即使是爱好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也更容易成为看客而不是参与者。另一方面,普通青年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同感与信任感越来越小,因为奥林匹克精神所追求的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价值已经逐渐被无处不在的商业化和金钱所掩盖。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国际大体联副主席章新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奥林匹克运动因为改变了很多形式,导致一些危机接踵而至。在促进青年人成长方面,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使得一些人士对奥运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质疑,吉林体育学院院长宋继新对记者表示:“教育与秩序价值的缺失,是古代奥运会消亡的内因,现在,又成为了现代奥运会面临严峻挑战的诱因。”
克劳德表示,为了改变奥运会在“拜金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提出创立青年奥运会。青年奥运会的创办是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新闻,因为这是国际奥委会扩大奥运会赛事的一项重大举措,但很少有人知道国际奥委会的真正用意。
青年奥运会是以14岁~18岁青少年为参赛主体的奥运会,但它与奥运会的根本区别并不仅仅体现在年龄上。
“国际奥委会希望,青年奥运会能成为奥林匹克精神回归的赛事,成为真正能够让每一位运动员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对人性的感染和洗礼的赛事,成为使运动员作为奥林匹克人,而不是运动机器的赛事。”
克劳德表示,这也是奥林匹克和体育运动对青年成长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因此,青年奥运会的创办被业内看作是从极端奥林匹克主义向奥林匹克精神本质的回归。
有“小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近些年同样不可避免地受极端奥林匹克主义影响而追名逐利。正因为如此,青年奥运会的举办理念很快就受到了国际大体联的认可。克劳德希望,由国际大体联主办的大运会和大冬会将追随青年奥运会的理念去发展。
不过,极端奥林匹克主义已经在全球影响了20多年,如果奥运会离开商业化运作,它是否会像上世纪80年代以前那样陷入经济困境,而不仅仅是减少了由极端奥林匹克主义所导致的不良现象?
真正让面向青年人的体育运动独立于极端奥林匹克主义之外,可能并不是一项容易实现的计划。正如克劳德所说,“我们的责任很重,工作难度也很大”。甚至有专家表示,在目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下,奥林匹克精神对促进青年成长的价值回归可能只是乌托邦式的梦想,难以真正实现。
本报哈尔滨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