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开放的“东亚之窗”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自1992年成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以来,满洲里已成为中国向北开放中重要的“东亚之窗”。2008年,满洲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中国向北开放的窗口
2月7日上午,记者在地处满洲里市道北四道街的口岸旅游外事综合服务中心大厅看到这样一幕:
年近七旬的俄罗斯公民马洪和南京市民项庆瑜刚刚从满洲里边检口岸入境,结伴在一家旅行社柜台办理完购买机票等业务,正准备出门逛街、吃饭。细心的业务员刘秀红看到他们拎着沉重的旅行包十分不便,主动热情地帮他们办理了箱包寄存业务,不到一分钟解决了个麻烦事。两个“老江湖”评价:“这样的细致服务真是到家了。”
一扇小小的服务窗口,一张真诚自信的笑脸,已经化作张张城市文明名片,四处传播。
记者看到,这个服务大厅共有18个单位,包括10个旅行社、3个机场售票处、国际列车售票处以及旅游服务部门、外事处、劳动保障局、外事公安出入境管理处,国内外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近几年,满洲里先后建立了铁路联检联运大厅、服务经济大厅、旅游外事服务大厅等11个“一站式”服务场所,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投资软环境。
2006年,满洲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科普示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活动,提出“一城带五城、六城联创”创建思路,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文明和谐之窗。2007年5月,中央文明办确定满洲里为出国旅游文明教育全国先进典型。
大通关促进大融合
作为中国第一大陆路边境口岸,随着近年来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满洲里口岸过货量连续几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的水平,每年出入境人数达200多万人。
随着经贸交往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在这块热土上不断融合、交流,带动周边国家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人文文化圈。
正在满洲里感受中国传统春节的俄罗斯游客伊万说,他和家人多次来这里休闲度假,像在家里一样方便自在。
据统计,每天生活在满洲里的俄蒙客商达2万多人,满洲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都有俄语内容,俄文小报每年的发行量都达到了30万份,俄语网站的日点击率达到5000多人次。
满洲里市成为开展中俄蒙三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大平台,每年举办中俄蒙三国国际旅游节、冰雪节和选美大赛。这三大活动已成为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人民心中的盛大节日,形成了极强的品牌效应。
让群众享受文明和谐成果
正月里,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采煤沉陷区社区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社区组织的老年秧歌队正在排练。56岁的贾翠珍告诉记者,自从2007年告别了大半生的小平房和小火炉,住进5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日子是越过越有劲。如今2700多户采煤沉陷区居民像贾翠珍一样搬进了新居,过上了新生活。
近年来,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人本理念,不断完善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继采煤深陷区一期治理工程取得巨大社会效益之后,投入资金6.6亿元,启动了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2778户、28万平方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危旧平房,对北区“城中村”进行整体拆迁改造。
满洲里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群众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受益者。近3年来,满洲里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为市民办158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受益广的实事。2007年以来,每年确定实施30件民心工程,为民办好10件实事,在民生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已超过了10亿元,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主要需要。
满洲里市市长杜学军说,满洲里市正在大力实施“融入东北,链接俄蒙”战略,强力构筑优势产业体系,全力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精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沿边地区最具潜力、最有实力、最显魅力、最富活力的文明典范城市。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