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养猪的想象空间
跟粉头粉脑的猪一起混?这让很多人“跌破眼镜”。当然,这么说丝毫没有贬损养猪人的意思,“每出一种饲料都要亲自先尝尝口感,再给猪吃”、“靠猪做大做强”的“饲料大王”刘永行同样让人很敬重。
欧文·费雪在他的《利息论》里说:风险与知识呈反向变化。丁磊似乎就是这样,他的“养猪模式”处处显示出与“庄稼人”不同的“高科技特征”:引进最好的猪品种,采取日本最先进的养猪方式,圈养和牧养相结合,30公斤前长骨架的时候圈养,30公斤后都是牧养。牧养可以增加它的活动量,使它的肌肉口感更加好。
丁磊打的是“绿色”牌,“绿色的饲料,绿色的养殖,连猪上厕所都要进行排污处理”。这个擅长数学的企业家甚至计算到“一头猪每天有2.2公斤的排泄物”。
而且,在萧条的大背景下,养猪可以带动很多人就业。每养1万头猪,都要成百上千亩的地种饲料,主要是番薯,农民种番薯可以放一个月不会烂,对种植业有保障。
当然,他不会漏掉本行,要创办“养猪网”。他要把养猪网变成开放式的“养猪课堂”,在网上公开科学的养猪办法,让想学的人去学,集大家之力,不断补充、不断发展,改变重量不重质的粗放式管理。
众人皆知,办互联网,依靠的是挖掘“脑矿”,而办养猪场,基本上还是挖掘“地矿”。“脑矿”通常比“地矿”含金量要高,可丁磊为什么偏偏选择不那么“财源滚滚”的实业。
先撇开他对“三聚氰胺”事件大背景下,扛起食品行业一面大旗,担当社会责任不说。他意识到“食品安全的最低谷就是市场最丰时”,尽管从短期商业回报上看,2009年不是投资养殖业的合适时机。但长远看,谁占有了“食品安全这个制高点”,谁就能收获市场。解决“13亿人的食品安全”就是一个大商机。
这是商人的精明,也是企业家的责任使然。
历史上,货币一直这样困扰着人们:要么很多却不可靠,要么可靠但又稀缺,二者必居其一。丁磊把互联网和养殖实业结合起来,似乎就在为货币找到最可靠的途径,尽管他一再强调,网易养猪是项公益事业,具有探索性。
在经济寒流下,都说创业难,就业难,调整产业结构难,丁磊似乎就破了题,推倒了一堵堵思维惯性墙。谁说养猪这个最原始的一个行当,与网络这个最现代的一个行当,不能联合?
如今,外贸企业苦于拿不到订单,内贸企业苦于高能耗拉不动内需被迫限产,丁磊养这种“安全猪”,似乎就回避了这些“内外之困”,不用出口,国内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等着呢。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早就说过:“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丁磊在趟一条新路子。大部分学习国际贸易的学生很久以来一直有过这样的怀疑,传统的比较优势模型并不能自圆其说地解释世界贸易的行为……我们很难将在制成品贸易中所看到的实际情况与标准的贸易理论所假设的情况一致起来。
所以,企业不是简单地分“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分的就是“聪明型”,还是“自闭型”。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破壁”的思维和新创业模式。
没错,丁磊以高科技创业成功者身份介入养殖业,这一行为本身就拓宽了创业投资的想象空间,打破了行业观念、产业界限等思维定势。丁磊将商业、投资与公益、民生结合,给萧条期的创业者们提供了新思维。
从这种意义上说,丁磊养猪,比养猪本身更拓宽创业新思维,更有意义。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在金融危机里,我们希望多一些丁磊这样的思维破壁者、创业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