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改变的不仅是猪肉
范志红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每当有关食品安全的事发生,她就要向不同的媒体记者们说相同的话,每人科普一遍。
“瘦肉精、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范志红告诉记者,他们属于非法加入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而食品添加剂指的是合法添加进食物的成分,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就像你不能用刷墙的红颜料当成食用色素放进菜里一样。”
事实上,范志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品营养,但因为她教授食品化学课,涉及很多添加剂的应用原理,因此“自从奶粉事件之后,要求采访添加剂问题的媒体突然多了起来。”
科学界公认的是,前一段时间造成中毒的“瘦肉精”是一种药物克伦特罗(clenbuterol)。该药应用于治疗人体支气管哮喘,但副作用很大。一些养猪户将其应用在猪身上,猪食用后可以加速肥肉的转化和分解,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卖相好。
“瘦肉精”若要发挥提高瘦肉率的作用,其剂量需要在人用剂量的10倍以上。而且克伦特罗在猪体和人体内代谢时间长,猪肉中药物残留量大,人吃后会对心脏造成危害。更严重的是,肝内药物残留是肌肉的200倍,一餐食用含克伦特罗的猪肝半斤以上,人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
克伦特罗在全世界都是禁用的,但美国可以使用另一种“瘦肉精”雷托巴胺(Ractopamine)。两者效果相似,不过雷托巴胺的残留量很低,比较安全。但中国禁止使用包括雷托巴胺在内的任何“瘦肉精”。由于克伦特罗制造工艺更简单,成本低,因此国内的“瘦肉精”不仅违法,大部分还是对人体有更大危害的克伦特罗,很容易出事。
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问题频发,不仅让范志红等专家忙碌,还给一本《民以何食为天》的书带来了销量。书中用大量章节解释了“瘦肉精”的由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一家公司里,“可能是一个并没什么名气却爱瞎捣鼓的青年研发人员,不经意的将一种叫做盐酸克伦特罗的粉状物放到做好的猪饲料中,奇迹出现了!”但1990年的3月,135个西班牙人喝了牛肝汤后集体中毒,成为“瘦肉精”中毒的第一例悲剧。
这本书的编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该书是2006年3月出版的,第一版印了1万册,直到2008年之前,销量并未见起色。但三聚氰胺出事后,这本有关食品安全的书在市面上就脱销了,以至于临时加印,从2008年年底到现在的几个月内,连续再版了好几次。
“这样的书,销量都是随着食品安全的事件起伏。”这本书的编辑表示,三聚氰胺出事后,又出现瘦肉精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带动了这一类书的销量。
因此,瘦肉精不仅是改变了猪肉,三聚氰胺也不仅是改变了牛奶,这些非法添加物质带来的最明显改变,还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本报北京2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