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该是“小心怕事”的时候了
虽然大家都认同做企业要脚踏实地,如履薄冰,但公众尤其是媒体还是把更多掌声送给那些吹牛不上税,说话没遮没拦,喜欢炒作的掌门人。尽管多数人扭头消费的还是洋品牌,但人们喜欢斗士,因为听得起劲,长志气。但这次,我要为尹董事长鼓掌。
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国车企传授他们的经验说,一款新车走向市场要经历N多环节,投入巨资,有诸多工程、系统、标准把关,一个字:难。我们认为这是行业恐吓,怕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10年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苦苦哀求:“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奇瑞尹同跃也回忆说:“曾觉得造车就像印钞一样。”十年间,自主汽车创造了奇迹,市场份额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整体被挤压在低质、低价、低利润的基座上。
在自主品牌和洋品牌之间,似乎有一层坚固的天花板,人家可以随时下来,我们却难以上去。这是摆在中国汽车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突破,唯一的办法就要撕掉“行业恐吓”的外衣,把那些工程、系统、标准拿过来。
尹同跃说:“每进入一个领域,就像陶渊明打开一个桃花源的门一样。如果你不能固化一个流程,就不知道哪个好哪个坏,再往下走,就很难保证质量,就很难优化。”提出战略转型,扬言不再造4万元以下车型的李书福说:“向上提升是最艰难的,就像飞机起飞一样不容易。”
过去十年间,自主汽车从零起步,在一片豪言壮语中杀出一片天地,给了国人奇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更要相信科学,坚持自主创新,在突破天花板的战役中成长为真正的强者。
我们相信事在人为,业内“专家”所说的“自主汽车错过最佳发展机遇期”的言论不可信。我们相信尹董事长的“小心怕事”,这不是不作为,而是对自身的客观认知,是中国汽车人成熟的标志。春雷阵阵是为了甘露降临,而“润物细无声”才是决胜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