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星期
新知

“报仇”真能带来快乐吗

■孙嘉卿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2-26    [打印] [关闭]
    拜伦曾说“报仇是甜蜜的”,汉语中也有“报仇雪恨”的说法。二者都强调了“报仇”对情绪的调节——或者带来快乐,或者消除愤怒。人们相信报仇的过程能将他们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可是最近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却证实,这是人们对未来情绪的一种错误估计。

    研究者邀请了一些大学生参加一个投资游戏。每位参与者会和其他3个人组成一组博弈,他们首先得到1美元的启动金,之后他们会拿出一部分来“投资”,4个人投资的总额增加40%后再平分给每个人。

    从游戏规则中不难看出,如果每个人都把所有的钱拿出来收益会最大。但实验者安排每个组中都有一个人“搭便车”,他会说服别人拿出所有的钱,但自己却出很少,这样别人的利益会受损,而他的资金总数会快速增长。毋庸置疑,他们损人利己的行为让参与者们很不高兴。

    随后,实验者设置了这样三种机会,第一种参与者可以出一点钱让搭便车者损失巨大,这个过程相当于报仇;第二种是看小组中的其他人报仇;第三种是不报仇。这三种机会随机分给参与者。结果发现,感觉最差的是那些亲自报仇的人,其次是通过别人报仇的人。另外对于那些没有报仇的人,研究者让他们设想如果自己有机会报仇,情绪体验会怎样,结果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报仇能让自己更高兴。对此结果研究者认为,人们在报仇之前,认为报仇能够让他们摆脱痛苦的情绪,可一旦报复了仇人,他们会不自主地“反刍”,也就是不断去想那件让他们不愉快的事情,而反刍的过程,又带来了负面的情绪体验。

    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写道:“复仇在开始时虽美,不久就自食苦果。”这个实验恰恰证明了这个道理。或许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宽恕别人的过程,也是在宽恕自己。得饶人处且饶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