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日
星期

KAB创业教育项目在中国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王烨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02    [打印] [关闭]
    2月28日,首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现场活跃着一群身着职业套装的年轻人,他们同与会的中外创业教育专家、高校教师和企业界人士交换名片,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介绍,并向与会者递上一份设计精美的宣传画册。

    这群年轻人其实是全国各地高校KAB创业俱乐部的负责人,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此行北京的目的,一是与其他高校KAB创业俱乐部加强联系,寻求合作,二是积累“资源”,为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有与会嘉宾在他们眼中都是未来可能用到的“资源”。

    看着这些大学生四处忙碌,许多与会的高校教师不禁感叹,如果我们的高校培养出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这种“厚着脸皮找项目”的精神,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恐怕就没那么难解决了。

    据悉,KAB创业教育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帮助全国41所高校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招募会员2926人。俱乐部开展的活动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为创业精神和知识传播,包括举办创业专题讲座、邀请企业家交流等;另一类为创业实践,包括商业计划书竞赛、企业实习、模拟开办企业等。

    与KAB创业教育项目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是610万人,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毕业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与这组以百万计的数据相比,KAB创业教育目前正致力于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还远远不够。KAB创业教育项目在未来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还大有可为之处。

    在KAB创业教育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助理曹胜利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乍舌:“在我们反复号召、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直到今天,真正走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足1%,而这些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又很低。”曹胜利表示,创新创业型经济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就好比是刀和刃,“没有刀哪里来的刃?”

    有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本质上就是传统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实的集中表现。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培养需要,造就既能满足生存需要,又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需求的人力资源,KAB创业教育项目在中国大有可为。

    本报北京3月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