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雪山的守护者
女儿抱着遗像,随着人群缓缓走向半山腰的墓穴,山间回荡着那熟悉的旋律: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中显身手……
“人民的好警察,谭东一路走好”;“恩人谭东安息”。100多个摆满灵堂四周的花圈,寄托着西岭百姓和战友对成都市大邑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民警谭东的悼念。
被他从死神手里救起的群众来了,被他资助过的小学生来了,被他处罚过的违章驾驶员也来了……谭东去世后,上千名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沉痛悼念西岭雪山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民警。
“这是我永远的遗憾!我当时应该强制要求他住院啊!”西岭镇卫生院院长熊东树的眼圈又一次红了。自从得知谭东去世的消息,这位汉子就一直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中。尽管和谭东早已是朋友,可谭东的脾气总是让熊东树无可奈何:高烧近39度却拒绝留院输液治疗,一个星期里两次来到卫生院,都只是开了点药就匆匆离开了。“我身体不好没关系,元旦游客多,天又冷,要疏通道路,任务很重……”
“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
2008年12月29日晚,天气阴冷异常。已在西岭执勤点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的谭东和杨杰,心里不由为过往司机捏一把汗:这样的天气里,可是容易发生事故啊!
果然,21时左右,有人报警:一辆小车从西岭镇桥头冲进了桥下的河滩。谭东抓起手电筒就往外跑,杨杰紧随其后。在事故现场,坠落的轿车四脚朝天地躺在离路面四五米高的河滩上,车门敞开,驾驶座上却空无一人。谭东正打电话询问卫生院是否有伤者来医院救治,话音未落,就听见老百姓喊,“救人啊!有人落水了……”
离事发地约200米处,一名年轻男子正在水渠里呼救,岸上20多名群众急成一团,却束手无策。原来,坠车处就在赵坪电站的引水暗渠旁,车主落入暗渠后被水冲到了明渠。水渠的两壁笔直,长满了青苔,渠水是从西岭雪山直接流下,夏天都冰冷刺骨,更不要说寒冬腊月了。那个男子死死抓住渠堤上垂落下来的树枝,随时可能被湍急的渠水冲走。
谭东试图用一条30米长的麻绳救司机上岸。可是,已经在冰冷渠水里挣扎了十几分钟的司机,根本无力抓住谭东扔下的绳子。绝望在蔓延着。杨杰后来回忆说:“当时谭哥只说了一句‘杨杰,千万别让他死了。’就把警服外套一脱,踢掉鞋,跳进了漆黑的水渠……”
“我这条命也是谭警官捡回来的!”45岁的西岭镇沙坪村村民任宣志永远记得,2007年11月2日下午,他坐着妹夫开的农用车经过西岭镇苦胆岗时,车突然失控冲下近百米高的山崖……迷糊中,听到有人在喊:“任师傅,坚持住!”宣志永说:“听人说,当时谭东救人心切,等不急绕道几百米以外的缓坡,就从翻车处的山崖抓着树枝,拽着野草,连滚带爬地冲了下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
“这么晚,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2009年1月5日22时,阴雨连绵中的大邑交警西岭执勤组驻地,刚入睡的杨杰被手机铃声惊醒。“小杨,你赶快去看一下谭哥,他咋个了?咋不接电话?”话筒那一头,谭东的妻子汤静很是焦急,她和丈夫约定每天21时电话报平安,可这晚却没能打通。杨杰丢开手机,连外套都没穿,趿着鞋去敲谭东的门,没人应答。杨杰顿感事情不妙,用力踹开房门,只见谭东已人事不省。
23时45分,因感冒和劳累过度突发病毒性心肌炎,抢救无效,45岁的谭东悄无声息地走了。来不及给自己深爱的妻女父母留下只言片语,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杨杰的那句嘱咐:“早点休息,明天还要起早,一起整理案卷。”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一星期前的那个晚上,杨杰说什么也不会让刚下水救完人的谭东再次出警。大约22时,全身湿透的谭东刚回执勤点换好衣裤,突然又接到报警:一辆小车撞上护栏受损。当时谭东穿的是刚换上的春秋警裤,杨杰说:“算了谭哥,你这样出去太冷。”谭东回答:“这么晚,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据杨杰回忆,处理完事故,两人又一起赶往卫生院看望落水男子。回到执勤点,已过1时。第二天,谭东的感冒已经相当严重。但由于元旦来临,方圆480多平方公里,游人如织,只有4名民警守护,稍有疏忽,道路交通就可能出现大问题。谭东选择了坚守岗位。
1月5日那天是谭东和杨杰执勤3天一轮换的最后一天。和往常一样,谭东清晨6时起床,跑完5公里山路,然后开车巡逻西岭雪山前后山主干道往返近100公里。从2004年7月调到西岭镇执勤点以来,谭东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开始一天的工作。
“昨天下午还来医院看我,谭中队怎么说走就走了呢?”1月5日晚,大邑县村民袁长清坐在镇卫生院的病房里泪流满面。因为1月3日骑摩托车撞倒了60多岁大娘任华英,袁长清不仅自己盆骨骨折,还面临任家8000元医药费的索赔。4日,高烧的谭东专门跑了一趟袁家核实经济状况,回到卫生院,又向院长熊东树询问了任华英治疗的花销,然后再找任家做思想工作。等终于把事情谈妥,已是18时,只赔付了3000元的袁长清心里感激不尽。可是现在,他再也没有机会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了。
“既然来了,就要干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中的浪漫在现实生活里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西岭雪山气候恶劣,地势险要。每年元旦、春节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车辆万余辆。谭东从调到西岭镇执勤组至2009年1月5日去世,从没回家吃过一顿年夜饭。他们每天坚持巡逻西岭前山后山100多公里主干道,及时清除滚石、暗冰等隐患,硬是把一条险象丛生的崎岖山路变成人人放心的“平安大道”。
“谭哥并不比我们多拿一分钱,只是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操心。”可杨杰从没有发现谭东有任何不愉快的情绪,有一次忍不住问他,谭东回答:“环境再艰苦,工作再劳累,总要有人干吧,既然来了,就要干好!”
在西岭中队执勤点办公室一台旧电脑里,战友们找到了谭东遗留在文件夹里的两份资料。一份是谭东记载的《西岭勤务组驻地厕所维修开支表》,上面写着水泥、小青瓦、电取暖插座、安装水管、打地坪等材料、工时的造价。原来,汶川特大地震震垮了执勤点的厕所,谭东自己出资8000元,和他的同事利用业余时间修好了厕所。另一份是他尚未完成的“5·12”地震感想,他写道:“‘5·12’这天,我们家唯一的住房成了危房,不得不离开家,至今借住在外,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能有自己的家。最让我安慰的是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女儿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也是将来的一点希望吧!”
多年从警生涯使谭东练就了不怕苦累、拼命工作的性格。在西岭执勤组的4年间,谭东究竟加了多少班,没有人记得住,究竟帮助了多少人,救助了多少危重的生命,同样也没有人说得清。
本报北京3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