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强化“实力” 更添“魅力”
天山南北“新生活”
住上了抗震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自来水……如今,这些巨大的变化已成为天山南北最抢眼的“景致”,只要你问,各族农牧民群众都会欣喜地告诉你他们今非昔比的“新生活”。
买买提·托乎提老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于田县农民。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木尕拉镇卫生院住院。温暖的阳光,明亮的病房,送药打针、询问病情的护士医生让老人感动。“以前最怕生病一家人受穷,不敢去医院,现在党和政府什么都替我们着想,我们从心里感谢啊!”老人说。
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犹如暖人的春风,抚慰着每一个因病住院的农牧民。自2004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已累计投资3.81亿元对全疆847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近15.64亿元,累计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1.61亿元,累计补偿受益人次达1748.65万人次。
从抗震安居防建设、防病改水、农村改厕、农村沼气、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国家和自治区一项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正在变成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好日子”。
各族群众“一家亲”
2008年,汉族姑娘王燕娜的名字响彻天山南北,23岁的她为身患晚期尿毒症的18岁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无偿捐肾,给了毛兰江生的希望,更让所有人看到了新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毛兰江的父亲吾买尔说:“燕娜救了我的儿子,我多了一个女儿,我们就是一家人。”
在新疆大地上,这样动情的故事还有很多:艾尼·居买尔看到被围困的汉族姑娘,面对歹徒锋利的匕首大声喊出“她是我的妹妹!”高原赤子吴登云亲手把自己的皮肤割下来移植到民族兄弟身上;白克日·卡依尔为救落水的汉族儿童纵身跳进湍急的水中,献出宝贵生命……
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马少新说:“这些事迹是新疆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各族普通群众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新长征”路上“求新求变”
进入新世纪,新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壮畜牧业、加快产业化。如今,向“调整”要出的效益,正在化为助农增收的“真金和白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钱智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这几年已经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按照自治区的计划,到2020年,新疆农牧民的收入将达到9000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根据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新疆将重点建设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伊犁煤化工基地、吐哈煤电煤化工基地、库拜地区的煤焦化基地,以及克拉玛依石油天然气化工结合的煤化工基地。
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超过27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西气东输”输气量由2004年建成初期的6亿立方米提高到2007年137亿立方米;中哈原油和出疆原油、成品油管道完成输送量1038万吨,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的主产区和国家重要的石油战略基地。
不断强化“实力”正在变成新疆“魅力”,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抢滩”新疆。目前,已有神华、鲁能、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徐州矿业、山东新汶、山西潞安等6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投资新疆优势资源开发的行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说,发展和实践证明,新疆实施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是符合新疆区情的。在新的形势下,更要把新疆的发展置于国际大背景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中去思变和推进,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符合新疆发展的路子。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