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
星期

为了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

——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新华社记者 赵超 李惠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03    [打印] [关闭]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野生动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碧水蓝天和广袤的草原。西藏不仅是“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今的西藏,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世界天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保障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是这个县第一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村子,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朗色村背靠大山,林木资源丰富。不过,村支书小尼玛告诉记者,村里对村民使用柴火是有严格限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生态资源。在朗色村,沼气被广泛使用,2008年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后,每一户都装上了太阳能灶具。

    西藏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源于西藏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受高原特殊气候的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说,目前西藏高原草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冰川融化加快,雪线明显上升,不少湖泊水位上涨,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逐步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亚洲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国家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为此,西藏自治区制定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计划到2030年完成。按照规划,西藏将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工程,退牧还草1322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拉鲁湿地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这一规划实施后,西藏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构建起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经济方兴未艾

    在西藏,人们可以享受更多的阳光。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西藏实施了“金太阳”工程。目前,西藏是我国建设集中型太阳能电站最多的地区,总数达到近400座,年均发电量达到1300万千瓦时。

    根据测算,如果安装一台1.6平方米的太阳灶,一年使用280天,每天使用6小时,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14吨薪柴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每年可节省开支近1300元。而使用沼气池,每户居民每年可节省开支1250元,按照全自治区建成25万个沼气池的规划,每年节省出的资金将超过3亿元。因此,使用太阳能和沼气,对保护农牧区的环境有益,对农民增收节支也有益。

    据统计,截至2008年,西藏自治区12个县建设农村沼气池3万多座,7万名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此外,西藏累计推广太阳灶10万台,建设太阳房、阳光温室、太阳能沐浴房12万平方米。

    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巴松措是西藏林芝地区著名的风景区。在这个面积达37.5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湖水清澈湛蓝,游鱼如织,湖水周围森林密布。每到旅游旺季,这里都会迎来大批游客。然而,即使游客购买了门票,也不会在风景区内畅行无阻。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巴松措风景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开发建设区,核心区、缓冲区是保护区,只有开发建设区才能供游客游玩。

    生态环境的持续良好大力地促进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5亿元,相当于全区GDP的14.2%,实现了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的超常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同样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力实施。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38个,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8%。此外,西藏还建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座,国家森林公园2座。

    据新华社拉萨3月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