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自评新角色:80分
照片:
本报记者 李建泉摄
3月3日下午4时35分,政协会议开幕会已经结束,人们逐渐散去,刚刚还热闹非凡的现场渐渐静了下来。此时,站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回廊的一角,说起新任政协会议发言人的感受,赵启正评价自己说:“可以打80分。”
3月2日,今次政协大会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作为发言人的赵启正刚一亮相,立即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一家境外媒体评价认为:“他颠覆了政协发言人的传统形象。”
69岁的赵启正是地道的北京人,资深的核工业专家。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任职上海,受命筹备开发浦东,成为第一代浦东创业者。从此,赵启正就与中国很多的“第一次”发生了联系,并以其务实、开放和较有见地的形象广为人知。随后,活跃在外宣领域7年时光,他创立了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离开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的岗位之后,他先后出任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并在2009年3月成为政协大会的新闻发言人。
为什么不给自己打100分?赵启正解释说:“丢掉的20分,有10分的责任在我,也是我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回答问题的时间过长,一般应该控制在两三分钟为好。”至于丢掉的另外10分,赵启正则“奉送”给了一些中国的记者。“有的中国记者太不用功,参加新闻发布会,不做准备怎么行?”
比如,有的记者问他:“参会的女委员有多少?”对此,赵启正很无奈,“这样的信息上网查查就行了。”他疑惑的是,这些问题为什么要在举国瞩目、时间宝贵的新闻发布会上来问呢?
赵启正打了个比方说,这好像“打网球”:“给我的球要好,我才能打得更好,这样就能实现双赢。”在他看来,提问最好“有思想”,开头可以“说明一下”,几句话阐明记者的看来,然后再提出问题。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在赵启正眼里,“记者比老师的影响力还大”,因为,老师讲课可能影响几十个人、几百个人,而记者的新闻报道却可能影响百万人、千万人。
昨天,亮相新闻发布会之后,有网友说他“机智、幽默”,赵启正回应:“不敢当。”其实,作为较为开放和相对知识广博的官员,赵启正1996年就开始上网,当时,他还告诫过年轻人:“不上网,就会被淘汰了。”
作为资深网民,13年后,赵启正这样评价已拥有3亿网民的互联网:“网民的意见,实际上是网上一些有热情、有激情的人的语言,值得重视。
针对有的意见说,个别委员发言“不靠谱”,赵启正呼吁,媒体和社会要给人一个说话的宽松环境——政协有30多个界别,各个阶层都可以表达自己的声音、意见,要让人把话说完,容人说话,只有这样,才可能讨论起来。
在赵启正看来,自己做发言人,一要依靠基本功,就是读书、看报、思考,二是临阵磨枪,随时熟悉一些有实际需要的新的知识、信息。而作为政协委员,要有观察力、敏锐,提案、发言搞清楚问题症结在哪里,有什么解决办法。
赵启正很在意自己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总想回头能在记录采访过程的光盘里“检讨一下自己做得好不好”,见到记者,他总是不忘嘱咐:“给我光盘啊”。眼下,他最关心的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这也是本次政协会议上将引起热议的问题。参加完政协会议的开幕会,“今天,回到住地的第一件事情,是上网。”这位已经69岁的政协委员,走在人民大会堂二楼的回廊里,看到一些官方网站的工作人员与他相约,希望前去做客聊天,轻轻地笑了。
本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