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枕边书《沉思录》走红的浮想
《沉思录》之所以突然流行,是因为温总理无意中对媒体谈到了这本书,并称是自己的“床头书”,读了可能有100多遍了。作者马可·奥勒留在今天有了这样一位代言人,书的畅销也就容易理解了。
民众对一本书有兴趣,无论因何种原因,都属正常的市场现象。民众的阅读选择,通常是需要各种社会力量来共同引导的。只是近30年来,对民众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除了学者、作家外,很少有名人对公众谈及自己的读书生活,对经典书籍的推荐就更少。温家宝总理喜欢的一本书,无疑给了市场很重要的信心。本身就有很多普通民众喜欢温总理,再加上1000万左右的从事社会工作及行政工作的公务员,也是这本书潜在的读者群。这个市场肯定极有诱惑力。还有什么比阅读一个人喜爱的书,能更快地了解一个人呢?人们觉得温总理有人格魅力,对他喜欢的书当然想多了解一些。
有这样庞大的市场,再来看26种中译本,就属正常了。这是一本公版书,无需支付作者稿费,成本低,加上书的篇幅很短,成本更低。对任何出版社来说,没什么风险可言。至于译本好坏,就看读者自己选择了。
读书从来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为,能在这个时代多读一些好书,无疑值得鼓励。最近,温总理在与网民的交流中,再次提到了读书的重要,甚至鼓励办读书节。他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这番话,是爱书人才能说出的心里话。
2000多年后,《沉思录》在遥远的东方如此热销,这肯定是马可·奥勒留没想到的。作者把权力看作是对自己智慧和美德的一种考验,所以才有这种与自己的对话。今天人们多把权力看作金钱、看作快乐,甚至看作伟大,却很少有人把它看作是对生命的一种考验。读这本书或许能让我们明白,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权力都不是最重要的目标,自由才是一切的中心。